八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 苏教版

ID:29471551

大小:66.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杨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说出作者喜爱杨柳的原因:不求索取,不忘根本。2.能找出文章的线索:作者对杨柳的喜爱、赞美的感情。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借杨柳来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4.能说出作者采用的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突出杨柳的可贵的品质。能力目标:1.能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精神和品质,使表达的主题更为深刻。2.能熟练查阅相关资料,并按照所需进行整理。情感目标:能理解作者借杨柳表达的人生哲理:做一个象杨柳一样朴实无华、

2、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人。【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难点】能理解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借杨柳表达的朴实的人生哲理。【学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弄清文章的脉络层次2.把握文章的主旨3.品味语言,总结写法【思路设计】杨柳,学生们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于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的品质,可能人们思索的不是很多。本文就是平中出奇,托物言志,借杨柳来抒发一种平凡的、朴实的人生道理,给人以启迪。在教学中,可按照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来处理全文:阅读感知,把握基调—弄清脉络,掌握内容—品味

3、重点,明确主旨—总结写法,鉴赏评价。在把握文章主旨的时候,可通过一些思考题的牵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方法设计】1.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散文风格;查阅文中出现的关于杨柳的诗文、典故,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解。2.多媒体播放乐曲为学生创造感受美的情境,同时在乐曲的伴奏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3.通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赞美杨柳的原因,把握文章的主旨: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过程设计】一、导入散文,历来被誉为“一粒沙里见世界

4、,半瓣花上说风情”。散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三种类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杨柳》,作者是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二、作者简介要点设计:简介作者丰子恺方法设计:讲授法思路设计:先由学生就网上资料做交流,再由教师补充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曾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作品有画册《子恺漫画》,散文集《率真集》《子恺近代散文集》,主要译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日本古

5、典巨著《源氏物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点设计:朗读课文,把握作者对杨柳的感情方法设计:媒体播放、朗读、归纳思路设计:教师播放多媒体音乐,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更没有百花的娇媚。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人们或歌其潇洒飘逸的姿态,或因其“柳”、“留”同音而用它表达离愁别绪之情。丰子恺先生想借杨柳告诉我们什么呢?在朗读时可体会作者对杨柳怀有的感情。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播放乐曲,

6、调整情绪。2.作者对杨柳的感情是?明确:喜爱、赞美四、解读全文要点设计:理解文章重点语句、段落,弄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方法设计:讨论交流、归纳概括思路设计:设计一系列问题,在研讨中完成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把握。(一)分析4—6段本文寓情于物,物就是杨柳,情就是喜爱、赞美。那么,我们还要弄清杨柳具有的本质特征。问题1.文章赞美杨柳的段落有哪些?作者赞美了杨柳的哪些特点?如果联系人生,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明确:4—6段是赞美杨柳的段落,作者赞美了杨柳的“贱”和“下垂”。首先来看“贱”。在

7、文中作者还提到了与“贱”相反的“贵”,“贱”的本意是价钱便宜或地位低下,文中指由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或不吃,或吃得少,或吃得次,显得命薄而低下;“贵”的本意是价格高或地位优越,文中指吃的东西好,显得身份地位高。联系现实,他们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再来看“下垂”。与“下垂”相反的是“参天”。你能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对“参天”之物的态度的语句吗?明确:语句:“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可见作者对这种忘记根

8、本、只想高攀的植物是深恶痛绝的,联系现实,就是对那些高高在上、贪图享乐、作威作福、忘掉根本的得志小人的讽刺了。这句话也从反面衬托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问题2.文章为什么要写牡丹、葡萄?明确:作者是在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杨柳的从不奢求,只是给予的品质,赞美杨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这部分作者借描写杨柳的“贱”和“下垂”来赞美杨柳的不求索取,只是奉献,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精神和品质,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作威作福、腐化堕落的人的嘲讽。(即文章的主旨)(二)分析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