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1 鲁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1 鲁教版

ID:29478051

大小:59.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1 鲁教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1 鲁教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1 鲁教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1 鲁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1 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6课《秋天》教案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课前准备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②让学生观察秋天的事物及特点。教学设想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共同体会诗歌的美。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声、形、色上对学生的审美感官产生刺激,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教学设计一、创设氛围:1.出示秋天组图,并播放音乐。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个关于秋天的话题。同学

2、们现在听到的是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有人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诠释这首曲子:“是温柔爱情与优美秋光的无限延展,是微妙心灵与广袤世界的无隙契合;情感融入了季节,思想交汇了自然。在萦萦于耳的天籁之声中,我们读懂了秋天……”(鲁元枢《精神守望》)。是啊,秋天总是能引发人们许多的思绪,也有许多人曾经描写过秋天。那么,诗人何其芳笔下所展示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图景呢?2.介绍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散文集《画梦录》,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

3、《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3.出示学习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二、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并解决生字词。2.学生听配乐课文录音,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停顿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作

4、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村秋景?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出示课件内容)冷雾、白霜——秋稻香、镰刀、竹篱、瓜果——农家蟋蟀(声音)、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秋景(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竹篱、瓜果体现农家特色;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上的笛声远去,暗示这是在秋天。)③学生配音乐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三、问题研究先让我们来学习这诗的第一节。(学生齐读)大家读得很不错了,但要想读得再好一些,就需要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诗人徐志摩在他的诗作《私语》里,认为秋在“一片将黄未黄的树

5、叶上”而我们这首诗的第五句说秋在农家,那我们从前四句可以看得出来吗?(稻香、镰刀、背篓、竹篱、瓜果)大家都找得很准,这些确实是极具农家特色的物品。这是一个平原地区的农家,还是一个什么地方的农家了?为什么了?(山区 露珠,伐木声)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我把把大家找出来的农家物品分成了三类,大家能看出来我的分类标准吗?(视觉、听觉、嗅觉)“露珠好不好看,丁丁的伐木声好不听,稻香好不好闻?有了这些好看的,好听的,好闻的,这诗所描绘的画面就丰富而绚丽了。大家找出的这些词对于诗是很重要的,用诗歌的术语来说,这就是诗歌的意象,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情画意”中的“画意”,

6、要写诗,就要立于善于找到这些好看、好听、好闻的意象。光有画意还不够,还需要一些充满诗意的词语,大家来看看这个。放下        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   瓜果我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有一首大家熟悉的儿歌,它的歌词说“春天在那里,春天在那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为什么我们这节诗用“栖息”这个词,而不简洁的说“秋天在农家里”?“从鸟类的角度分析,合乎山村农家特色”(视学生回答情况而评)四、合作探究二、三两节,大家合作学习吧,大家按四人小组坐好。我给大家按排了一些学习任务。 (1)“游戏”、“梦寐”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为什么要从这个角

7、度来写。还有那些词你比较喜欢了?提示:“栖息”是从“鱼”的角度写的,扣住了山村农家这一画面(2)列出这两节诗中的意象,并给它们分类。提示:“丁丁的伐木声”是听觉,“肥硕”是视觉……视情况点评(点评用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汉代民歌)再看一个合作任务(3)设计一个可供大家讨论的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你能提出你对此诗的疑问吗?五、能力展示今天大家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真让我吃惊,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看来光做读者不够过瘾了,让我们来做一个小诗人吧,我们以春、夏、秋、冬任一季节写一段诗吧!请选春、夏、秋、冬任一季节仿写一

8、段诗。提示:第一步 写第五句(中心句)(春)天    在       里(秋天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