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最后一卷

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最后一卷

ID:29480472

大小:112.0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0

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最后一卷_第1页
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最后一卷_第2页
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最后一卷_第3页
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最后一卷_第4页
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最后一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最后一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徽第一卷·2013年安徽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6年前第一次听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先生谈到他的“生态厕所”的设想,当时以为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久前,在河南信阳的郝堂村小学,终于看到了谢先生这一想法的实践。  “生态厕所”用轻钢结构建成,通过简单的设计将粪便与尿液分开,前者以灰土覆盖,用可移动的容器收集并定期清理,主要是通过发酵制成有机肥料的方式处理。这个供数百学生使用的厕所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用水冲洗,仅需稍稍改变生活方式就将污染和后续的治理成

2、本降低为零,而且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异味。  举动虽小,震撼颇大。这个实践可以视为对当代的发展方式的一个批判,它提示的是,在最大限度地使发展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可以将“发展的悖论”限制在最小的程度。乡村小学的厕所不必是卫生条件极差的,也可以不同于城市中的那种耗费大量水资源的方式——先制造污水,再对污水进行净化。  可以更直接地这样表达:发展是可以更具智慧的。  发展所需要的智慧,应该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是在发展中积极协调人的需求满足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这些思考之上对于发展方式的修正和改进

3、。  就中国而言,在熟稔现代科技手段的基础上,我们急需激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智慧因素。长期居主流地位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模式,在哲学上奠基于另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这种看法发端于基督教的传统:上帝创造了人,同时也创造了万物供人享用。根据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看法,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掠夺是正当的。在环境危机的逼迫下采取的环保行动,乃是出于功利主义的考量,即不治理环境会危害人类自身,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关系不大。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持另外一种看法。传统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尊重人的

4、生命与仁爱万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这集中体现为宋儒张载所概括的“天人合一”理念。但是,这种统一又是利用与尊重的有机统一,是“爱人”和“利物”的有机统一,既要“尽人之性”,也要“尽物之性”。  这种观念要求将人放在自然的范畴内看待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相互改造。  中国传统文明以农耕文明为主,农耕文明虽向自然索取,但也向自然返还。换句话说,农耕文明是不产生真正的垃圾的,人在生产生活中制造的排泄物都可以变成肥料再用于土地。这是农耕文明的优势。  工业化是必要的、必须的,工业文明有先进的一面

5、,也有野蛮和脆弱的一面:野蛮是指工业化不计环境代价造成自然资源的透支和大量的无法循环的垃圾,脆弱也是显而易见的,假设北上广这样的超级大都市遭遇几天停电停水,平素里被其光鲜亮丽的外表所遮蔽的另一面就会显露无遗。  真正重要的是,在农耕文明与工业化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发展无疑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变得更有智慧,对发展方式的想象力必须要拓展。发展不一定意味着“先污染、后治理”,也可能通过不污染、少污染的方式实现。这要求我们(也要求西方)虚心地取鉴中国的传统价值,在“战天斗地”的同时,时刻不忘人类“为自然之

6、一部分”。(《南风窗》2012年第26期《为发展寻回智慧》,有删改)1.下列关于“发展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态厕所”给社会带来了震撼,可以说是对当代发展方式的一个批判,但也是一种启迪。B.发展所需的智慧,应充分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发展方式进行修正和改进。C.在工业化、科技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发展不用“先污染、后治理”,不污染正在成为现实。D.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哲学理论发源于基督教传统,它以人类为中心来掠夺自然资源。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7、)A.“生态厕所”不用水,仅需稍微改变生活方式就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但它代价昂贵,不易大面积推广。B.中国传统文化既利用自然又尊重自然,人可作用于自然,又能改造自然,自然是被动的,显然不能改造人。C.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主要内容的农耕文明,虽向自然索取,但也向自然返还。所以它的优势在于不产生垃圾。D.工业化对人类的发展是必要的,但是工业文明又有着野蛮和脆弱的一面,所以应该合理适度地看待其功用。3.结合本文,阐述对发展所需的“智慧”应有怎样的要求?(3分)答: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埙,字和

8、仲,庆元府鄞人。大父叔平与同郡楼钥友善,死,钥哭之。埙才四岁,出揖如成人。钥指盘中银杏使属对,埙应声曰:“金桃。”问何所据?对以杜诗“鹦鹉啄金桃”,钥竦然曰:“亡友不死矣。”理宗即位,诏求言,埙上封事曰:“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之所由隆。上有安泰之心,下有忧危之象,世道之所由污。今日之敝,莫大于人心之不合,纪纲之不振,风俗之不淳,国敝人偷而不可救。愿陛下养之以正,励之以实,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