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下教版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统考精品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下教版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统考精品试题(附答案)

ID:29493293

大小:1.7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0

新课标人下教版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统考精品试题(附答案)_第1页
新课标人下教版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统考精品试题(附答案)_第2页
新课标人下教版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统考精品试题(附答案)_第3页
新课标人下教版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统考精品试题(附答案)_第4页
新课标人下教版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统考精品试题(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下教版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统考精品试题(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标人下教版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统考精品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7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57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山东聊城期末)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度到春秋时期逐渐松驰,由此产生的主要政治影响是()A.世卿世禄的特权自行消亡B.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废止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D.贵族阶层逐渐转化为庶民【解析】伴随着宗法制度的逐渐松弛,分封制随之逐步瓦解,导致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削弱,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答案】C2.(山东聊城期末)《史记·楚世家》记

2、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则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王权衰落,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天子独尊C.周室衰微,大国争霸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解析】鼎是王权的象征。楚王问鼎,表示了对王权的轻蔑,反映了春秋时期,周室衰微,大国争霸的历史状况。【答案】C3.(山东聊城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

3、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世袭制度确立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解析】第一次“革命”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秦朝正式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答案】A4.(山东聊城期末)史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一变化()A.提高了清朝行政效率B.消除了皇权相权矛盾C.扩大了清朝统治基础D.增加了政务处理环节【答案】A5.(山东聊城期末)伯里克利说:民主的实质就是“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他在担任首席将军时雅典民主政治的新发展表现在()①设立五百

4、人会议②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③给低等级的公民参加政治活动发放津贴④创立“陶片放逐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第12页共12页【解析】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黄金时代,他对民主制度的新发展表现在②③。【答案】D6.(山东聊城期末)右图中的十二块铜牌陈列于罗马广场,详细列出了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应广大平民要求设立B.保障了平民利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成为罗马法发展的里程碑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解析】材料所示为《十二铜表法》

5、,它的颁布,是罗马有了成文法,成为罗马法发展的里程碑。罗马法的成熟标志是查士丁尼法典。【答案】C7.(山东聊城期末)16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经过艰苦的努力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兴起。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三大工人运动B.巴黎公社起义C.俄国十月革命D.新中国成立【解析】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起义。【答案】B8.(山东聊城期末)近代山东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下列有关表达不正确的是()A.近代山东最早开埠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6、由山东问题引发的C.义和团运动首先爆发于山东D.解放战争中陈毅、粟裕进军鲁西南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解析】解放战争中陈毅、粟裕进军大别山,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故D错误。近代山东最早开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烟台。【答案】D9.(山东聊城期末)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该钟提醒的不能忘记的“前事”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太平天国变乱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国民政府垮台【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签署,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答案】A2008080610.(山东聊城期

7、末)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第12页共12页甲午战争,清政府被迫签署《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材料反映的就是这个事件。【答案】C11.(山东聊城期末)右图是一幅西洋漫画,描述了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的现象。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B.帝国主义列强

8、之间的矛盾C.清王朝的奋抗争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解析】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但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使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破灭。【答案】A12.(山东聊城期末)60年前,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