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时目标的课堂检测题设计研究

基于课时目标的课堂检测题设计研究

ID:29497225

大小:148.5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0

基于课时目标的课堂检测题设计研究_第1页
基于课时目标的课堂检测题设计研究_第2页
基于课时目标的课堂检测题设计研究_第3页
基于课时目标的课堂检测题设计研究_第4页
基于课时目标的课堂检测题设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课时目标的课堂检测题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http://www.docin.com/sundae_meng基于课时目标的课堂检测题设计研究-----以六年级第七章第一节“线段的大小的比较”为例松江七中李玉婷【摘要】合理地确定课时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以目标导向为基础,制定有效的课时目标检测题,使目标与检测题互补统一,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本文以六年级第七章第一节“线段的大小的比较”为例,阐述合理地确定课时目标及基于课时目标的课堂检测题的设计实践研究。特别强调通过课堂实践与研讨对课时目标及课堂检测题的修改的依据与方法,及从中的收获和思考。【关键词】课时目标目标检测检测题的设计实践一、问题的提出

2、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姆讲过这样一句话:“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成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的直观体现。”的确,通盘解读教材和学情,合理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设计练习和进行质量检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形式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把教学参考书或课程标准的目标直接照抄,或者过于强调备课组教学上的统一,而没有根据所教的学生的学习特点、自己教学风格及具体环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形式化,缺乏针对性。第

3、二,质量检测缺乏匹配性和可测性。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质量检测意识,有些时候即使关注学习结果,但通常是从课本上或相配套的练习册中选择相关的习题布置作业或测试题,http://www.docin.com/sundae_meng没有基于学习目标。因此虽然有检测行为,但却很难检测目标的达成度,从而修正教学目标。为了突破课堂教学惯有的模式,加强教学目标意识,积极探索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本人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环境,以“线段的大小的比较”为例,着重探讨了目标的确立及基于目标的检测题设计与实践的研究。二、实践与研究过程本课题采用课例式实践研究方法,通过实践→

4、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得出经验→指导实践的方式,进行细致而深入地研究。下面就以六年级第七章第一节“线段的大小的比较”为例展开。(一)实践过程1.制定课时目标通过教参分析了解到这一章主要学习的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线段和角的有关概念、大小比较、计算、画图等知识和技能,本节课是这一章的第一节,安排用一个课时来探究。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比较习惯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而自己班的学生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因此经过小组讨论确定了以下本节课的课时目标:(1).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通过辨析题来回忆旧知,从而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2

5、).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验,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线段的大小;(3).会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的大小关系;(4).能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5).能够正确叙述“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并结合生活经验归纳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http://www.docin.com/sundae_meng2.制定检测题并教学实施在本次课例研究中,我们先在一个班实施,经课后研讨、修改后在另一个班再实施。(1).第一次实施过程教学过程、检测题的设计及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整理如下:教学过程检测题设计检测题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

6、辨别出示的直线,射线,线段;2.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线段;3.线段的表示方法;4.由许多实物的平面图、复杂的几何图形等都是由基本的图形构成而引出课题。1.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线段,并用数学符号表示。激发学生回忆旧知,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思考:刚画好的线段,同桌间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学生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1)观察法2)度量法3)叠合法3.如果我们把两支铅笔看作线段,上面的问题就是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BA2.比较下列两组图形中线段AB和CD的大小。CDABCD(1)(2)加深学生对度量法和叠合法的理解。(三)、

7、尝试探讨,学习新知1.需要注意的几点:1)度量法需要注意的地方;(PPT上展示)2)叠合法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为学生演示,做成flash)DC3.比较下图中线段的大小,并由大到小排列:()。AB4.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若BC=2厘米,则AC的长是让学生理解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及线段的大小关系。http://www.docin.com/sundae_meng_______厘米。a2.例题1:如图,已知线段a,用圆规和直尺画出线段AB,使得AB=a。ba3.例题2:先观察估计图中线段a、b的大小,然后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对a、b进行比较,并用

8、“<”连结。①学生估计;②用叠合法比较一下。5.已知四边形ABCD,试用圆规、直尺在线段AB上画出线段AM,使AM=C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