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离骚(节选)(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语文 2离骚(节选)(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ID:29506754

大小:67.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2离骚(节选)(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1页
高中语文 2离骚(节选)(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2页
高中语文 2离骚(节选)(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离骚(节选)(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1.关于“楚辞”“楚辞”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它本来是一种诗体的名称。这种诗体与它以前的《诗经》相比颇有不同。例如《诗经》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节奏为“二二”;楚辞的典型句式则有六字与五字两种(语气词“兮”字除外),句中为“三三”“三二”节奏。又如语气词“兮”,在《诗经》中虽已出现,但数量不多;而楚辞运用“兮”却是有规律的,因而成了语言形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再如楚辞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也和经过周王朝乐官统一加工的《诗经》有所不同。宋人黄伯思说:“屈宋

2、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东观馀论·校定楚词序》)这不但较为全面地指出了楚辞的地方色彩,而且说明楚辞的得名还是与它的地方色彩有关的。楚辞这种诗体本来是在民间产生的。虽然最初的情况已失传无考,但早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楚国就出现了从越人土语翻成楚辞形式的《越人歌》(见《说苑·善说》篇)。稍后数十年,又出现了同为楚辞形式的《孺子歌》(见《孟子·离娄下》)。再有就是《楚辞》中的《九歌》,一般研究者都认为它本是楚国的民间祭歌,后来才由屈原作了修改和加工,根据祭歌的传承具有稳定

3、性这一点来推想,原来的《九歌》很可能曾经流传了相当长的时间。由此可见,楚辞这种诗体在楚国民间早已形成,流行的范围也相当广泛。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是在学习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接受并发展了这一新的诗体,写出了一系列光辉的辞作。而在屈原之后,楚国又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到了汉代,贾谊等人继续以楚辞这种诗体来写作。在这种情况下,“楚辞”一词又成为屈原以下一些作者所作诗歌的名称。屈原等人所作的楚辞,本为单篇流传。到两汉末年刘向编校群书,把屈原、宋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

4、朔、庄忌、王褒诸人所作的楚辞,加上他自己的一篇《九叹》,编成一集。于是《楚辞》便成为一部书的专名。后来,东汉王逸给刘向所编的《楚辞》作注,并加进他自己写的一篇《九思》,并命名全书为《楚辞章句》,这就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楚辞》注本。汉代以后,给《楚辞》作注的人很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注本是南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节自《楚辞译注》巴蜀书社出版1991年版)2.屈原的“唯美”情结站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的一个男人:缀满鲜花,披挂香草,浑身饰物闪烁夺目,散发着兰花和川芎的逼人香气,立在百

5、亩芍药间。这儿不要忘记:有此嗜好者曾是一个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他的身份和他的心灵形成如此的反差,这是多么奇特的性格,又是多么巨大的矛盾。他是自然的稚童,容易悲伤的“美人”。世俗自然对这样的人不能相容,指责,唾骂,丢官,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世俗难以容忍一个唯美主义者。这种唯美情结无论表现在现实中的哪个方面,都往往是脆弱的,易受攻击的,不能够持久的。然而一个人性质既定,其他也就不能改变。这种不能改变,诗人倒非常清楚,所以说“虽九死其犹未悔”。一方面是不能改变,仍然拥有着自己的百亩兰草和套种的芍药,但另一方

6、面也仍然有“怨”。一个“怨”字流露出那么多的意味,让人品咂不尽,“怨”一个常常出现在梦中的高大俊美的身影,他矗立在那儿,几乎无所不在。这个人决定了诗人的命运。如果人世间有一个人可以让诗人一生追随不舍,那么也就是这个人了。尽管对方的气质与心志与自己完全不同,尽管这个人很容易被另一些东西所包围。除此而外,这个人眼前还有一种权力造成的雾障,所以很难体察别人的心情,既便如此,诗人的内心也不打算屈服。与其说诗人内心刚强,还不如说他心存执拗。他因执拗而强大,因强大而生出不尽的怨诉。这种怨诉只有死亡才能让其终止。

7、这儿诗人稍稍脱离了官场的游戏规则,从渺小之中脱颖而出,走进了一种永恒的事业。这里透露出一首政治诗的最大奥妙。政治诗会是迷人的吗?它为何而迷人?一个软弱而刚强的人,充满矛盾的人,安慰自己的方法或许很多。他不仅有怨诉,还有自我申辩;有一再的强调、自叮,有立志的方法;他总是直言不讳地诉说自己的忧愁烦闷和失意不安,指出自己的孤独和贫困。极应引起注意的是“穷困”两个字。因为这是一个身居高位的人物在谈自己的穷困。通常穷困与潦倒连在一起,但当代人常常以为穷困比潦倒更为可怕。害怕贫困,它作为一种时代倾向,已深深融入

8、了世界潮流之中。但当年的诗人却发出过如此铿锵的言辞:即使马上死去,也不做媚俗之事。他自比鸷鸟,嘲笑燕雀,而且自以为继承了一种传统,即“自前世而固然”。他认为和圆“何之能周”,甚至不愿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外圆内方”。这时候的顽强,激烈的言辞,是似曾相识的面红耳赤的争辩和坚持。淹死诗人的将是世俗的浊水,他在清流中却能俯仰自如。诗人要“屈心而抑志兮”。委屈身心,压抑情感。情感是一种火热的燃烧,不能遏止,他从来也没能成功地将其遏止。其实这只是一种燃烧过程的徐徐展现,留下一条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