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ID:29508648

大小:64.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我说课的篇目是《游褒禅山记》。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文言文。文章语言难度适中,内容有很好的针对性。“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可以说正是在这一创作理念的指引下,王安石写就了《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有“深思慎取”的态度。这来自生活的体悟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再思考。文言文教学,大多数高中学生缺的不是文言知识的积累,不是查找资料的技能,而是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结合近年来我校倡导的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2、,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熟读精思,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参照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所确立本课的教学策略是“言”、“文”并重,以“言”为突破口,以学生诵读讨论为主,完成对文本的审美和智慧的汲取。1、目标:(1)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2)学生结合实际领会处世治学皆须坚定意志、深思慎取的道理,借鉴本文即事说理的写法。   (3)指导诵读,培养学生借助注解、依据上下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教学重点:重点积累“卒、道、极、观、得、悲”等实词,“以”、“其”两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以及文言特殊

3、句式。3、教学难点:领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以及即事说理的写法。4、教学方法:我采取的教法是点拨法、归纳法。学法是诵读法、圈点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课文录音、文字资料。6、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根据教学重点和本课特色,我的板书分预设和生成两块。预设板书设计为结构思路和写作特点。生成板书以强调和答疑为主。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记叙      记山(山→院→洞→碑)仆碑(1)                 游洞(前洞→后洞)后洞(2)       议论      怠出而悔有志  力  物(3)            

4、     漫灭谬传深思慎取(4)  写作特色     即事说理  叙议结合               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结构严谨  前后照应教学流程前置学习:课前借助工具书熟读课文。我计划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完成对“言”的解读;第二课时完成对“文”的品赏。每课时各设计四个环节。 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入1、简要展示本课学习目标。2、由游记引入,回顾初中学过的文言文写作的游记有哪些?其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二、课文导读1、学生读题注,了解作者及背景。2、学生自由诵读一遍,教师强调注意读准字音。3、播放朗读录音,教师纠正学生诵读时不正确的读音三、语言积累

5、1、小组合作。借助注解,疏通课文,学生整理文言词语、特殊句式。2、练习巩固。(配发习题、实物投影)(1)重点词:卒、文、道、极、观、得、夷、相、悲、胜(2)词类活用:舍、名、穷、谬、传(3)特色句式翻译:(教师点拨,以直译为主,力求准确)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此余之所得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以解释加点词、特色文句翻译题形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落实了重点词句积累这个学习目标,为下节课“文”的品赏做准备和铺垫。3、课时小结(1)学生齐读课文,巩固重点字

6、词。(2)总结文言知识学法:一要熟读,二要结合上下文推断词意。四、课后练习1、熟读课文,整理虚词“以”、“其”在文中的用法。2、背诵课文1、2段。 第二课时五、检测导入学生齐背课文1、2段六、品读课文1、研读第一段。学生齐读第一段,然后教师范背第一段,学生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音要记好笔记。同时思考:介绍“褒禅山”的语句有哪些?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和仆碑上的文字?明确:第一问比较简单,只是提示学生背诵的层次。第二问要提示学生寻找文中相照应的地方。原因: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伏笔。引领学生按层次背诵此段。2、研读第二段。先点名诵读第而2段(有基础的学生),然后齐读,再后教师领背。思考:此段中介绍了前后两

7、洞,你认为着重介绍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讨论,明确: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的特点以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因为本段着重写游洞而不着重写景,况且只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由此可看出,文章不重在记游,而只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游只是为后文的议论作准备的。那么,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后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学生小声再诵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3、研读第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