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4

ID:29510968

大小:81.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2、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月日总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教学步骤】一、导语(2′)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

2、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二、了解文章的背景(3′)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

3、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三

4、、整体感知课文(10′)★放录音,整体感知“拿来主义”1、思考:“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2、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3、课文论述的结构【板书】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上的错误倾向。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

5、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四、分析第一部分(20′)★诵读鉴赏1~4段,合作讨论问题(指定一个学生诵读1~4段)1、课文1~4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送去主义”进行批判的?——指出它的来源—闭关主义;【板书】表现—送古董,送画,送梅兰芳博士;实质—媚外;危害—讨残羹冷炙(经济衰败)、任凭“抛给“(丧失主权)。2、在批判“送去主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

6、,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3、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捧”“挂”两个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极尽奚落意味。而“发扬国光”则是反语,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2)……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实为“倒退”。(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

7、富”,也无力“大度”,这里运用反语。4、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板书】——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表面上好象还维持着国际交往的样子。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送来—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五、课堂共同小结(3′)“抛来”的不好,“抛给”或“送来”的,又不怀好意,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呢?文章至此水到渠成,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拿来主义”。该怎么去拿来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再次欣赏作者是如何在彻底批判“送去主

8、义”的基础上巧妙提出自己的主张的,并进而找出“送去”与“拿来”的区别。六、齐读课文,体会“拿来主义”。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