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草莓》教案3 沪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3 沪教版第三册

ID:29511683

大小:74.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3 沪教版第三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3 沪教版第三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3 沪教版第三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3 沪教版第三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3 沪教版第三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草莓》教案3 沪教版第三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草莓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三、教学设想1、教师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四、教学突破1、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2、让学生谈谈他们认识、得到或失去这些东西的经历。’3、让学生

3、谈谈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感想。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2、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3、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学生准备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二、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导入课文题目。2、让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3、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4、让学生回答作者此时的感受。 学生活动1、品尝草莓后回答感受。2、读出教师要求的句子,并说它们的

4、区别。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4、积极回答问题,进入作者的角色。(二)、通过实物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问学生感觉怎样,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到草莓,同现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指出:最主要的是那时不是盛产草莓的时候,是季节不同或时间不同导致的。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吃到同一样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时间的变化会引起人们感情的变化。3、提问:本文作者因为什么原因而引起感情的变化?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夏季的六月?学生活动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产草莓时吃到它会

5、感觉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瓜一样,感觉就不一样,因为“物以稀为贵。”2、听教师讲解,体会到时间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个道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3、回答:一颗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忆起六月的景象。领会到,实际上是因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锐的感觉,这就是时间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是自己原来没有察觉而已。(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活动1、让学生分别说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样子的。2、提问:整个第三段都是说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最后可以归结到什么原因上让学生从课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证的句子。3、

6、提问: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现在是不是还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2、回答:是时间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印证。读出最后一句话:“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3、回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已经过了青春期,但还很年轻,从第四段第一句话和第五段第六句话可以看出来。 第二课时(四)、进入作者角色,体会情感教师活动1、提问:第五段与第四段的关系是什么?从哪句话可以表现出来?“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作者说“时间对我们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句话?2、提问:青春岁月的特征是什么?成年期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在

7、谈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变时,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3、让学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问:最后一段“六月的气息”是指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总结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光阴易逝、时不待我的感慨。 学生活动1、回答:对比关系或第五段是对第四段的否定,“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时间。(学生谈他们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2、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