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逍遥游 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逍遥游 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5

ID:29512010

大小:71.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逍遥游 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逍遥游 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逍遥游 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逍遥游 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逍遥游 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逍遥游 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逍遥游》教案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

2、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 “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 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

3、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

4、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

5、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1、 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 2、 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kūn)   抟(tuán)     坳(ào )     蜩(tiáo)    决(xuè)起而飞         抢(qiāng)    小知(zhì)      斥鴳(yàn)      数数(shuò)然         泠(

6、líng)然、 3、疏通、积累 通假字: 冥——溟    反——返    知——智    已——矣        辩——辨    而——耐    有——又 重点实词(单音词): 怒而飞    志怪    抟扶摇    六月息    负大舟    覆杯    培风  决起    枪榆枋    控于地    适千里    小年    知其修       绝云气    斯已矣    天地之正 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 海运  扶摇  野马  坳堂  夭阏  莽苍  果然  泠然  数数然  羊角 重点生字 抟  坳  蜩  舂  蟪蛄  斥鴳

7、 四、整体感知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五、分析、理解第一段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

8、介绍。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