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教学设计 (2)

《范爱农》教学设计 (2)

ID:29530962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范爱农》教学设计 (2)_第1页
《范爱农》教学设计 (2)_第2页
《范爱农》教学设计 (2)_第3页
《范爱农》教学设计 (2)_第4页
《范爱农》教学设计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范爱农》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范爱农》教学设计(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四中袁海萍【学情及教学重点】学生在初中曾学习过《社戏》、《故乡》、《孔乙己》、《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记事写人的作品,对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已有初步的感受。但是,由于初中学生人生经历相对简单,阅读面相对狭窄,再加上他们对于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及其语言风格存在着一定的隔膜,所以理解《范爱农》如此内容丰厚、情感深沉、思想深邃之文应有相当的难度。也就是说,学生对文章的解读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尚不能穿透动荡变幻的时代来读懂人物看似“个色”的性格,更无法沉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2、领悟其对时代、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所以,导学本文的切近目标可设定为“理解范爱农人物形象特点并探讨其悲剧命运的根源,感悟作者寄寓在文中的真情和思想”。同时,基于本文是学生迈进高中的开山力作,所以“引导学生打开阅读的视野,在主动探究中充实心灵、感悟人生”乃当务之急,可作为恒久目标坚持下去。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重点相应体现为以下两点:(一)引发学生探究:范爱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何以会有如此悲剧之命运?(二)启发学生感悟:作者回忆范爱农,主要选择了“同乡会争执”和“报馆案风波”两件事。后一件事似乎与范爱农的关系不大,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写

3、这件事呢?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你是否读懂了作者捡拾《范爱农》这一片花瓣时的情怀?第一个问题着力于归总。教师在研究学生网上预习情况的基础上,在肯定有价值的解读的同时,应注重对呈现问题的提炼、质疑,启发学生就某些思维误区进行辨析,带领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规律,以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这节课适宜在实体教室进行,使思维更集中,辩驳更激烈。众多细节问题大可迎刃而解,不必一一作答。第二个问题着力于发散,在网络教室进行当取得更好效果。先创设情境,承接上节课后学生的写作片段《爱农之死》进行评点交流,在点评中,话题可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对鲁迅写

4、作本文时内心世界的探寻。不妨先引导学生依据文本进行讨论,待合适时机再推荐阅读《朝花夕拾》小引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后结合各自对鲁迅作品的了解,在班级交流平台中畅谈自己对鲁迅内心世界的感悟,为以后进一步研读鲁迅做铺垫。总之,两大教学重点均意在引导学生深层次走进范爱农与鲁迅的内心世界,在“深思细品、情境写作、拓展阅读”相交织的教学网络中历练思维、丰富情感,提升能力。【课时安排】实体课堂2课时;虚拟课堂3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初读课文,结合旁批思考:范爱农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何以会有如此悲剧之命运?请学生将自己的疑问和思考提交至

5、语文论坛“初识爱农”主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教师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供课堂交流之用。(学生提交预习作业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可以下载电子课文,圈点批注后用附件的方式上传,也可直接提交问题,交流对问题的思考。)2、查字典,解决疑难字词。二、过程设计第一节课(实体课堂)通过预习交流,同学们相互质疑、启发,对范爱农的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认知。比如:范爱农是不满于旧社会的革命者,他欢欣于辛亥革命带来的希望,却终复归于深深的失望与落寞之中。现实社会的挤压、积郁于胸的不平使他最终走向悲剧性的命运。但由于网络讨论的发散性,同学们的交流

6、会显得零散、琐碎,尚不能深层次参悟其内心深处的愤懑、痛苦、反抗、绝望,对“同乡会争执”事件及导致范爱农悲剧命运原由的理解也多有偏颇之处。因此,教师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学过程时不妨从两个层次入手:1、教师制作ppt文稿,展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交的精彩发言,然后质疑:大家所解读到的范爱农乍一看是同一个人,再一看又似乎不是同一个人。就好比瞎子摸象,每人都摸到了一条腿。那么范爱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性格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吗?同乡会上,范爱农为什么用滞钝的声音说“还发什么屁电报呢”,仅仅是因为他对鲁迅有成见吗?(学习引导)可引导学生从范爱农

7、生平际遇的变化来解读他的性格特点,即用发展的观点来解读人物。引导学生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时空—事件—命运),将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勾画出来。诸多事情串在一起,我们就不难明了爱农的个性:外表极冷,以白眼看人;但内心极热,对师友,对知己有极深的感情,对改造社会有着极大的热情。同乡会上不主张发电报,根本原因在于他洞察时局黑暗,且身处危险境地,郁悒久积,悲愤至极,故发此激愤之语。不难看出,范爱农性情的变化与其人生波折、时局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接着追问:范爱农何以有如此悲剧之命运?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难道说爱农之死真是缘于他心性褊

8、狭吗?这一问题可以从那些角度来进行思考?(学习引导)在学生论争之时,教师可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及时就认知规律进行归总,如:A:论世,看时代风云:范爱农生活在怎样一个时代?你从课文中能读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吗?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的文学画面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