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3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3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ID:29537445

大小:72.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3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高中历史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3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高中历史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3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高中历史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3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3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一、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及影响措施影响结论平定“三藩”历时八年,终获全胜剿抚并用,有利安定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收复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抗击沙俄入侵抗击了沙俄的侵略,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册封五世班禅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1、平定“三藩”(1673--1681)①“三藩”的概念:三藩即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②撤藩之争:③撤藩过程:④撤藩策略:

2、重用汉将,剿抚并用⑤史学界的评价: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第二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并非明智之举,难以为功。其依据有:第一,从原因上看,三藩之乱的发生是康熙对三藩处理政策不当造成的,汉武帝尚知以推恩令化王国为侯国,最后铲除王国势力,康熙在内地未治,人心不一的情况下,却不以政治手段徐图,贸然撤藩,指望军事手段的速效。第二,从结果来看,兴兵八年,祸及十省,使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重遭破坏。第三,从性质上来看,康熙与三藩的矛盾,纯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无正义和非正义之分。2、统一台湾▲关于台湾①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

3、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②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③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统治38年(1624-1662)。④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⑤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⑥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⑦1885年,鉴于海防上的重要性,清政府设立台湾行省。⑧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⑨1945年,抗日战争胜

4、利,中国政府收回台湾。⑩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致使海峡两岸再次分隔,祖国至今也没有统一。▲探究: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收复台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郑成功的复台和施琅的复台虽各有具体原因,但是都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大义。”•    “两人的处境不同,征台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对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则有同样的认识,都坚定地主张保卫台湾。•    从他们两人对台湾的认识来看,我们说施琅不是郑成功的叛徒,而是他的继承者。”3、抗击沙俄▲《尼布楚条约》意义:①双方平等协商下签署的平等条约;②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③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5、也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4、平定准噶尔部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失败后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威胁到中央王朝。葛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1690年,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采取分兵合围的战略,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击溃了葛尔

6、丹势力。打那以后,清政府重新控制了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蒙古,给当地蒙古贵族各种封号和官职。清政府又在乌里雅苏台设立将军,统辖漠北蒙古。5、册封五世班禅噶尔丹的侄儿策妄阿那布坦攻占西藏。公元1720年,康熙帝又派兵远征西藏,驱逐了策妄阿那布坦,护送达赖喇嘛六世进藏。以后,清政府又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现已形成达赖和班禅必须经中央政府确认方能得到认同活佛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朝皇帝忽必烈封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此后元代人就开始称西藏高僧为“活佛”,这时它指宗教修行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僧人。到活佛转世制度创立后,它才成为寺庙领袖继承人的特称。加强

7、对西藏的管辖 三大措施:册封制度、驻藏大臣、金瓶掣签按喇嘛教的说法,在达赖和班禅逝世时出生的男孩,为他们的“转世灵童”。以往,达赖、班禅转世制度很不严密,常常出现几个同时出生的男孩争夺转世灵童地位的矛盾。为了防止这一弊端,乾隆帝颁发金瓶,由驻藏大臣将找到的“灵童”们的名字,写在象牙签上,投入金瓶中,由喇嘛诵经后,经驻藏大臣主持,摇动金瓶抽签。中签的灵童,报中央政府批准后,即为合法的继承人。6、结果和意义①促进了民族融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