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3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3 人民版选修1

ID:29538431

大小:75.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3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3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3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3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3 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3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历史作用。2、学习孝文帝主动接受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优秀品德。3、结合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与影响,总结迁都与民族融合以及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关系,培养全面、系统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各项措施难点:对孝文帝改革措施的理解教具:教学案教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基础知识填空1、年,族建立北魏,定都。年,又统一黄河流域。2、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均田令规定,官吏可以获得,的原有土地不变,这就使的利益得到了保障;而、的规定,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吸引了更多的流民农耕定居

2、。均田制使更多农民成为封建政权直接控制的,保证了统治政权的,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孝文帝改革中把都城从迁至。4、孝文帝改革中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联姻。二、新授过程预习提示:1、孝文帝改革的条件有哪些?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包括哪些?3、孝文帝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一)智者的选择见P25页表格据下图认识我国历史的演进脉络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提问:在十六国中北魏是如何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建立及统一建立统一2、孝文帝改革的背景: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改革前所面

3、临的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他5岁即皇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重用汉族地主,注重培养人才,设立太学,让各地搜罗书籍送往平城,供他和拓跋贵族学习。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他顺应这一趋势,听取汉族大臣的建议,实行改革,不顾保守派贵族大臣反对,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自己带头改为汉姓。请回答:材料中反映的事情与哪位

4、历史人物有关?他是哪个民族的?他在当时进行改革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条件:①②③④总结:可见改革不是孝文帝的突发奇想,而是为了,必须顺应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进行汉化改革。3、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学生浏览全课,简单认知①②③④(二)均田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了解均田制的相关情况(1)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桑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身死或年满七十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归官。桑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桑田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不宜种桑之地,男子给麻田四十亩,妇女五亩。(2)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奴婢依一般农民授田。耕牛每头授田三

5、十亩,限四牛。(3)田地缺乏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4)犯罪流徙户或绝户,其土地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田之用。提问:1、那北魏政府何以有如此多的土地可以支配呢?由此可知均田制的实施的前提是什么?2、那政府分配土地是不是无偿的呢?为什么?3、均田制实行以后,对北魏政府能够产生什么影响呢?背景内容:对统治阶级意义对农民对社会经济(三)整顿吏治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基础之上回答以下问题1、在改革前,北魏实行怎样的吏治?2、这种制度会带来什么样的弊端?3、为解决这一问题孝文帝实行了怎样的措施?4、这些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四)迁都洛阳——推进改革的重要环节1、原因——结合课本

6、文字和示意图,完成表格,理解迁都洛阳的原因从平城方面看从洛阳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2、过程3、意义A、B、C、(五)革除旧俗——汉化1、背景、目的2、内容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引自《魏书·高帝纪下》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

7、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引自《资治通鉴》请回答:(1)据以上材料,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2)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3.改革的历史作用①②反思历史进一步启发: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了,孝文帝是千古罪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问题启发:学习历史,贵在借鉴历史,孝文帝的改革距离我们现在已一千五百多年了,大家想想孝文帝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