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的研究整理笔记

自考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的研究整理笔记

ID:29546990

大小:166.00 KB

页数:95页

时间:2018-12-20

自考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的研究整理笔记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自考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的研究整理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1.英雄史诗:史前时期,东西方很多民族都创造出规模宏伟的史诗。最著名的有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印度的《摩科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这些史诗往往是由作者根据本民族发生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口头流传下来的传说、歌谣加工、整理、创作而成。它们都是长篇叙事体诗歌,主题庄严崇高,风格古朴自然,文化内蕴深广丰厚,其主要任务是被视为决定整个部落、民族或人类命运的英雄甚至近似神灵的人物,因为这类作品被后人称为“英雄史诗”,在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尊崇的地位。2.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史前时期形成的英雄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史诗的作者据传为盲诗人荷马

2、,现在一般认为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亚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结。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了解古代希腊的历史资料,而且被誉为欧洲史诗的典范,并为以后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3.荷马问题:古希腊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的作者荷马,被后人称为伟大的诗人、语言学家、社会学家等,备受世人关注。从古希腊至今,人们围绕荷马有无其人、他的生平和创作以及两部史诗的形成问题,展开持续激烈的争辩,形成了一大专门学问,即欧洲文学史上所谓的“荷马问题”。现在专家一般认为,荷马史诗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亚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结,而荷马可能是史诗最初

3、或者最好的综合加工者。..4.“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俄狄浦斯王》一剧,并用俄狄浦斯的名字来表示男性从童年便有“恋母仇父”的性本能,即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从“范性论”出发,对《俄狄浦斯王》做出了完全违背意愿的解说,既不科学,也不符合文明社会人类的实际。5.“文人史诗”:这个称谓乃是与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原始史诗”相对应而来的,最早指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因为荷马史诗尽管有荷马的加工、编辑、升华,但基本创作来自民间,故别具一种粗犷、自然、浑朴、有力的特质。而维吉尔的史诗虽以荷马为蓝本,但整个说来属于书房中的产品,它有着精致的构思、

4、刻意的心理描写与性格刻画,格律更是极为讲究。《埃涅阿斯纪》被视为“文人史诗”的开端,同时被尊为范本。6.农事诗:指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以农业为题材,歌咏农民、农事、农时的田园诗歌,迄今所见最早的作品是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农作与日子》。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模仿赫西俄德而作《农事诗》4卷长诗,广泛抒写一年四季的农村生活和丰富的农业经验,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可谓农事诗的代表作。7.性格悲剧: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以悲剧成就为最高,其基本主题在于揭示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者说理想的幻灭。它们以所谓“性格悲剧”..著称,每出戏大抵描写某一尊贵人物陷于某一困境,此主任公性格上的某种弱点

5、或偏见被揭示出来,造成其悲剧形成的基本契机,主人公的行动不仅关系本人的命运,也关系整个民族的命运。作家着力刻画内心世界,因此他的悲剧人物无不处在尖锐斗争的中心,也无不具有巨大的道德上的勇气,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性格,也反映出诗人的理想。莎士比亚悲剧的结局一般是彻底毁灭,无论好人还是坏人。代表作品是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8.阴沉喜剧:莎士比亚创作的中期即悲剧时期,还写了3部独特的喜剧,这就是《量罪记》、《终成眷属》和《特洛伊乐斯与克里希达》。由于创作于悲剧时期,这几出戏也不免带有悲剧的气氛阴暗、内容严肃的特征,故称为“阴沉喜剧”。这些戏剧在沉郁、

6、阴暗的气氛中,揭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人性的弱点,尤其发人深思。9.传奇剧: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几部戏一般称为传奇剧。这些作品艺术上炉火纯青,充满理想和幻想,主题表现为高度纯粹的基督教博爱主义,实质上也就是道德理想主义,艺术上带有童话幻想色彩。《辛柏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均可视为典范的代表之作。其中《暴风雨》有莎士比亚“诗的遗嘱”之誉。10.新古典主义:特制17世纪法国形成后流传于整个欧洲的文学思潮,也称古典主义。它继承了文艺复兴的崇古传统,而又成为歌功颂德的宫廷文艺。古典主义严格挑选题材,讲究典雅和规范化,形成政治上拥护王权、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模仿古人的基本特征。代表人物有

7、理论家瓦罗,戏剧家高乃伊、拉辛、莫里哀等。11.三一律:..是西方戏剧艺术的重要理论规则之一,乃是由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罗在《诗的艺术》中完整阐述的。指在一出戏中,要包含一个完整的情节动作即事件;其发生与发展要在一段连续的时间里,譬如24小时内;而且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必须处于同一地点,比如某个城市。三一律强调师法古典范例,据称是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总结出来的规范,这其实是古典主义者对亚里士多德的有意歪曲。在三一律的约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