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doc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doc

ID:29547693

大小:344.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2-20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是学校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期。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抓住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机遇,科学谋划学校发展,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是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2011年,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2012年,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明确“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总体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引领学校事业科学发展;2013年,开

2、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加强教学评建工作,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年”活动,着力推动学校由“合格”向“上水平”转换,成功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学校;2015年,明确“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办出特色”的阶段目标,扎实开展“科技工作推进年”活动,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学校紧紧围绕第二次党代会确立-39-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内涵,夯实基础,全面加强合格本科院校建设,推进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办学质量、办学

3、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圆满收官,顺利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学科专业布局更加优化。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增设、调整、改造、停办等措施,稳步增加本科专业数量,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现有本科专业50个,应用型专业占90%以上,其中工科专业21个、管理类专业6个,涵盖文、理、工、经、管、教、农、艺等8个学科门类。在校生规模稳步增加。构建了信息技术类、化学化工类、生物与食品类、机械制造类、经济与管理类和文化艺术类等6个专业群,形成了以工管为主、多学

4、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格局,内涵得到提升,特色初步显现。建有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与安徽工业大学联合开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图1:“十二五”本科专业规模-39-2.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围绕办学定位,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8个校企合作班。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

5、综合素质的培养,初步构建了“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实践育人模式。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获批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振兴计划项目共234项。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2.2万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65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189个、省级奖项858个。学校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银、铜奖各1项,优秀奖2项;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4项,省级338项。学校荣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毕业

6、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图2:“十二五”全日制在校生规模-39-图3:“十二五”成人教育及短期培训规模3.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70多项,科研到账经费累计达到4241万元。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34项。发表论文2126篇,其中被SCI、SSCI、EI收录236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获批“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省级“201

7、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6个。深入开展教授博士进企业活动,选派教师353人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服务基层和企业。-39-图4:“十二五”科研到账经费图5:“十二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外引内培,大力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实施“双百”、“双证”和“青蓝”计划,推进“博士化”工程,教师数量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现有专任教师77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45人,博士124人。认定“双能型”教师306人。新增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115”产业创

8、新团队1个、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39-人及后备人选2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人、省高校领军人才3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6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0人。柔性引进国内外高校专家学者、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254人。图6:“十二五”师资队伍规模5.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征地拓展校园空间。优先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逐步提升。占地面积102.28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