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精讲 人教版

谏太宗十思疏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精讲 人教版

ID:29551748

大小:70.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谏太宗十思疏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3页
谏太宗十思疏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4页
谏太宗十思疏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精讲 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精讲一.本周教学内容:《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二.《谏太宗十思疏》(一)了解作者:1.魏征:(580—643),字玄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校检侍中,进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有胆识,以敢直谏而著称,太宗多加采纳。著作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其政治言论多见于《贞观政要》。魏征去世后,太宗去吊慰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2.文体特点疏是古代文体的一类,同奏、议、表对等类同,它们统称为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

2、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这个名称有变化,战国时称书,秦称奏,汉称疏。3.背景介绍本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四月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天下后,改年号为“贞观”,开始采取了一些进步的措施,使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史学上称赞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但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以后,开始骄傲自满起来。逐渐改变了过去勤俭治国的作风,不断追求珍奇异物,修建豪华的宫殿。这时,魏征却没有忘记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恳切地向唐太宗上了这篇奏

3、章,提出了十条建议,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二)要点鉴赏:《十思疏》是一篇典范的政论文。开篇用两个比喻推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从反面阐述治国者不居安思危,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愚昧。提出观点并对观点加以阐述,言简意赅,形象而耐人寻味。文章第二段着重总结历史规律,分析“居安思危”的必要性。从历史上“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普遍现象入手,发现历代帝王在守国的时候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即忽视了人民(百姓)的作用。水能“载舟覆舟”

4、,所以守国者居安思危时必须考虑到民心。文章第三段提出了“十思”的具体做法。这“十思”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两条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两条戒纵欲;“虑壅蔽”、“俱谗邪”两条戒轻人言;“恩所加”、“罚所及”两条戒赏罚不公。这“十思”中的每一思都是唐太宗在治国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果国君真正做到“十思九德”,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局面也就到来了。当然,魏征作为封建王朝的臣子,他的核心思想还是仁义治国,忽视“法治”,但他“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另外,文章缜密的构思、骈散结合的优美文句也是值得咀嚼赏

5、鉴的。《种树郭橐驼传》(一)了解作者: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

6、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二)文章内容:1.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2.转入正题,介绍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3.郭橐驼谈自述种树经验。 4.在问答中发出治国安民的议论。5.点明写作目的。【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一.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①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疏通,探挖)②承天景命(大,古时帝王自称受命于天,因称授王位为“景

7、命”)③盖在殷忧(深深地忧虑)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⑤虽董之以严刑(惩罚)⑥思谦冲而自牧(养)⑦思正身以黜恶(排斥)⑧简能而任之(挑选,选拔)A.①⑤⑥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⑦D.①⑤⑦⑧2.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克终者盖寡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B.①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C.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②根不固而求木之长D.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②故治国无法则乱3.下列四项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