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隋朝的统治、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同步练习a旧人教

高三历史隋朝的统治、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同步练习a旧人教

ID:29552696

大小:55.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三历史隋朝的统治、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同步练习a旧人教_第1页
高三历史隋朝的统治、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同步练习a旧人教_第2页
高三历史隋朝的统治、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同步练习a旧人教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隋朝的统治、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同步练习a旧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隋朝的统治、唐朝的开国和盛世同步练习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7分,共70分)1、赵翼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之帝者。”这是因为隋“得天下”是A利用农民起义之时机B以外戚身份辅政篡权C以武装政变方式夺取皇位D利用士族和庶族地主的矛盾【答案】B【解析】隋朝建立的途径是外戚篡权。2、隋的统一的必然性是:①各族人民相互融合②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④陈朝的腐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答案】D【解析】统一的必然性,在这里是考虑其客观条件。这里③是主观因素,④是外因。3、隋朝的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其中通济渠连接的是A海河与

2、黄河B黄河与淮河C淮河与长江D黄河与长江【答案】B4、隋炀帝客观上改善北方交通状况的史实是A修筑驰道B开通运河C最早开通江淮的江河D修筑驰道和开通运河【答案】A【解析】审题要注意“改善北方交通状况”,另外书本有明确叙述。5、隋炀帝的暴政有①滥用民力②三征高丽③奢侈腐化④严刑酷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D6.唐太宗对大臣们说过,他勤于政事,不仅仅是体恤老百姓,更是想让大臣们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A.稳定社会秩序B.维护地主阶级长久利益C.忧怜百姓D.完善各项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让大臣们长守富贵”,道出其“励

3、精图治”的本质意图。7.下列哪一项内容与武则天有关A.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授职B.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C.戒奢从简,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答案】B【解析】这里实际上考查唐初几代皇帝的统治措施的掌握,不能相互混淆。A、C为唐太宗所为;D为唐玄宗政绩。8.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答案】A【解析】B、C、D三项所述开元与贞观时期并元多大区别。主要是到开元年间,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繁荣程度更高。9.西汉与

4、唐朝兴盛的共同原因是A.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B.实行十五税一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减轻刑罚,废除肉刑【答案】C【解析】汉唐初期统治者都进行了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10.导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是两朝统治者A.重用贤臣B.励精图治C.善于纳谏D.勤于政事【答案】A【解析】通过两代统治者统治措施的比较得出正确答案。二、材料解析题:(本题15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徵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

5、不贺!”上乃悦。——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材料二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摘自《贞观政要·政体第二》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具有什么样的政治品质?②结合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具有上述品质的主要原因。③请你对上述政治品质在治国方面的作用,作出简要的评价。【答案】①能够虚心纳谏。②巩固统治,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③虚心纳谏,对君主而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对巩固政权、治理国家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治国成败,仅限于统治者的个人品质是不完善的,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实行依法治国。(或在封建专制制度统

6、治下,仅靠君主个人政治品质的优劣,是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政治清明的)【解析】第一问在于对材料的归纳概括;第二问考查分析能力,从统治者角度出发;第三问考查对事实评价能力,认识个人品德与治国成败的辩证关系。三、问答题:(本题15分)12.唐朝诗人胡曾在《汴水》中写道:“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涛九天来。锦舟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为多。”“胡诗”和“皮诗”对隋朝开凿大运河如何评价的?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看法。【答案】“胡诗”把隋大运河的开凿说成是隋亡的主要原因,对大运河持否

7、定态度;而“皮诗”指出开大运河利远大于弊,数百年后,人们往来千里仍依赖它,持肯定态度。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沉重的兵徭役和无休止的战争加重了人民负担,破坏了社会生产,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运河的开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负担,但“胡诗”把隋炀帝开运河夸大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隋朝灭亡以后大运河一直在南北交通中占据重要地位。“皮诗”比较全面地认识到开通大运河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其观点很有见地。【

8、解析】第一问从对两诗的理解中概括出两诗的观点;第二问考查的是你对两位诗人的观点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