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

ID:29558645

大小:123.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1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短文两篇☆课文导读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事中显理,景中显情。《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德馨(xīn)  苔痕(tái)鸿儒(rú)  案牍(dú)西蜀(shú)  甚蕃(fān) 淤泥(yū) 

2、 濯(zhuó)清涟(lián)  不蔓不枝(màn)亵玩(xiè)  噫(yì) 颐(yí)鲜有闻(xiǎn)隐逸(yì)二、词语释义鸿儒: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素琴:调,弹奏;素,素朴。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于“可爱的(花)”。 甚蕃,很多。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世人盛爱牡丹:盛,很。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3、。予谓菊:谓,认为。陶后鲜有闻:鲜,少。三、语句解读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著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3.惟吾德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4.无丝竹之乱耳(动词用作使动,使……受到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用作使动,使……感到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7.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四、作家作品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

4、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周敦颐(1017—1073),中国宋代思想家。字茂叔,原名敦实,亦称惇颐、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对程朱学派“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五、背景探视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这篇《陋室铭》是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县通判时在任上写的。半年时间,和州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

5、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公元1086年)擢为南康郡守(今江西星子县)时写下的。他曾于府署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六、文体浅谈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

6、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德馨(   )  苔痕(   )鸿儒(    ) 案牍(    )甚fán(  ) yū(   )泥清lián(   )xiè(   )玩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大)儒(旧指读书人)B.可以调(调弄)素(不加修饰)琴C.亭亭净(洁净)植(种植)D.菊之爱,陶后鲜(少)有闻(听说)。3.选出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7、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无丝竹之乱耳C.孔子云,何陋之有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三句分别采用了不同句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B.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C.感叹句、陈述句、祈使句D.感叹句、疑问句、陈述句5.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者:可爱者甚蕃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二、整体感知1.选出翻译句子正确的一项。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  )A.山不在于高低,有了仙人的姓名就成了仙山。B.一座山不在于山高,有了灵气就出名了。C.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D.仙人喜欢居住在不高的山上。⑵可远观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