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

ID:29559792

大小:307.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案13 单元学习总结         1.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主要差异(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圣经》是教徒的惟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通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2)在教义方面:新教主张“因信称义”,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绝对的传统权威和领导地位,主张“因行称义”,教权高于王权。(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4)在仪式方面: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

2、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父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终身不娶。2.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1)从其发动背景看,14、15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衰落,近代资本主义因素逐渐产生,天主教会的特权地位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从其过程看,它简化宗教仪式,反对奢侈腐化,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3)从其结果看,它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宗教改革运动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3.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1)宗教改革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波及原

3、来天主教统治下的欧洲广大地区。尽管这些改革的动机、方式与目的不尽一致,但都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2)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新教的传播①宗教改革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宗教改革以后,出现了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基督教派别,它们统称为新教。新教在很多地方建立了教会,它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的许多地方以及瑞典、丹麦和挪威等地都改信路德派,加尔文派则在瑞士、法国和英国等地有很多信徒。新教后来还传播到了北美等地。③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各国封建

4、统治者的权力得到加强,《圣经》纷纷被翻译成当地文字,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3)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英国新贵族剥夺了天主教会的大量地产,用于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4)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创造了条件①加尔文教与尼德兰革命:加尔文鼓励人们鄙视懒惰与保守,鼓励积极开拓进取,勤勉敬业,坚持不懈,获取最后成功。所有这些,实际上都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了神圣的宗教外衣。加尔文创建的宗

5、教组织形式也带有民主化的色彩,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借鉴。所以,加尔文派成为日后尼德兰革命的旗帜。②英国的“清教徒”与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进一步改革,出现了用加尔文教精神来改革国教的主张,要求“清洗”天主教因素的影响,建立廉俭教会,反对专制王权,形成清教运动,信徒称为“清教徒”。17世纪40年代,资产阶级终于打着清教的旗帜,掀起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6、不仅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在当时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是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

7、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5.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1)改革的基本性质属于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性改革。(2)改革发生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它效法西方,推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改革在客观上带有资本主义色彩。(3)但是,改革的阶级基础是贵族地主和商人阶级;宗旨是巩固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强化沙皇专制;改革的方式是剥削农奴。改革没有超出封建社会形态的范畴;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是对旧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些领域的调整

8、和完善。6.彼得一世改革的利弊积极性:(1)取得巨大成效,俄国跻身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2)宣告了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3)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