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时作业

2015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时作业

ID:29564920

大小:1.58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2015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时作业_第1页
2015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时作业_第2页
2015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时作业_第3页
2015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时作业_第4页
2015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时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时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说雄关漫道】2015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2013·青岛一模)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

2、性状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为野生性状解析:若突变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该突变雄株的基因型可能为XAYA或XAYa或XaYA,与野生纯合雌株杂交,后代的情况分别是全为突变性状、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显性三种情况。答案:C2.(2013·安徽质检)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图

3、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A.基因a B.基因bC.基因cD.基因d解析: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说明只有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存在该基因,即基因b。答案:B3.(2013·潍坊一模)在人的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块,通常位于间期细胞的核膜边缘,称为巴氏小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取女性的少许口腔黏膜细胞染色制片即可用

4、显微镜观察到巴氏小体B.巴氏小体的形成是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C.运动会上运动员的性别鉴定可采用观察巴氏小体的方法D.男性的体细胞核中出现巴氏小体,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巴氏小体是染色体浓缩形成的,没有染色体结构的断裂与重接,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4.(2013·滨州一模)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F1正常减数分裂

5、产生的雌雄配子各为2种B.物理撞击的方法最终产生的F2为二倍体C.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D.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解析:甲、乙两种植物杂交得到的后代不育,说明这两种植物存在生殖隔离,F1也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题目所述手段培育的F2是含有两个甲的染色体组和两个乙的染色体组,是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异源四倍体,每一条染色体都存在同源染色体,是可育的。答案:D5.(2013·蚌埠质检)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甲图,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这

6、种虫在树干的深度分布如乙图。有四位同学围绕“下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如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阐述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图甲  图乙①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长,因为较长的鸟啄是生存所必需的 ②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短,因为在树干深处就很容易捕捉到虫 ③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化成较长的喙A.②③B.①④C.①③D.③④解析:由于存在着变异的不定向性和时间短这些因素,无法确定下一代的喙长度比亲代的长还是短。答案:D6.(2013

7、·日照一模)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解析:由题可知,“生活品位”提高的蜣螂出现了与普通蜣螂不同的适于“肉食”的性状,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

8、出现了进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肉食”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它不只是腐食,还进行肉食,因此这种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从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说明两种蜣螂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故A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39分)7.(2013·北京一模)(10分)图1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果蝇性染色体X和Y的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已知控制果蝇刚毛(B)和截毛(b)的等位基因位于X、Y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