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

ID:29565143

大小:1.20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1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测评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完成第1~2题。1.若①是自然资源,③是能源,则②不可能是(  )             A.常规能源B.水资源C.矿物能源D.可再生能源2.若①是矿产资源,③是工业燃料,则②可能是(  )A.煤炭、石油、天然气B.铁矿、水能、沼气C.地热、天然气、煤炭D.石油、水能、铁矿解析:第1题,水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但不属于能源。第2题,煤炭、石油、天然气既是矿产资源,又是工业燃料。答案:1.

2、B 2.A(2014·云南玉溪高一检测)读世界某自然资源的主要分布图,完成第3~4题。3.该自然资源是(  )A.森林资源B.煤炭资源C.土地资源D.冰川资源4.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年来数量不断减少B.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已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D.其形成与岩浆活动联系密切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故为冰川资源。第4题,由于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其数量会逐渐减少。答案:3.D 4.A(2015·湖南娄底高一检测)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

3、变化示意图,完成第5~6题。5.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技术6.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数量B.质量C.类型D.区位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在人类历史发展时期的意义。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d曲线所代表的因素在狩猎文明阶段没有产生影响,农业文明影响也较微弱,在工业文明阶段的影响明显加强,结合选项可知应是技术。第6题,工业文明阶段,非农业用地大大增加,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位的优劣上。答案:5.D 6.

4、D后天性资源是指由于传统资源或能源相对匮乏,人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种资源。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7~8题。7.图中b阶段两个空白框为该阶段内人类活动作用程度较强的两种自然资源类型,这两种自然资源可能是(  )A.气候资源、淡水资源B.矿产资源、能源资源C.海洋资源、空间资源D.土地资源、生物资源8.下列关于c阶段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继续提高B.后天性资源在地区经济发展

5、中的地位迅速上升C.现代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继续加强D.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在经济发展中较高解析:第7题,a阶段为农业社会阶段,体现了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b阶段为工业社会阶段,该阶段人类活动作用程度较强的是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第8题,c阶段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化,人类创造并利用更多的后天性资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答案:7.B 8.B(2015·河北唐山一中)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且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洪水灾害不仅范围

6、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经济损失大。据此完成第9~10题。9.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⑤河流上游多,中下游少 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10.我国洪水灾害类型多样,下列关于洪灾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堵塞河道→洪灾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灾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灾D.植被覆盖率高→流域汇水速度快→洪灾解析:第9题,我国洪

7、水灾害空间和时间分布都有不同的特征,但本题仅考查洪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我国洪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河流中、下游多,上游少;夏秋季多,冬季少是时间分布规律。第10题,植被覆盖率高会增加下渗,减少坡面径流,流域汇水速度慢。答案:9.A 10.D灾变强度是评价影响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主要指标,灾变强度越大,灾害损失越大。读我国某自然灾害灾变强度分布图,完成第11~12题。11.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台风B.沙尘暴C.洪涝D.滑坡

8、12.微度灾变省区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水污染C.荒漠化D.酸雨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且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特重度灾变地区;而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该灾害较少,故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洪涝。第12题,由图可知,微度灾变省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省区距海遥远、气候干旱,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答案:11.C 12.C读北京和张家口两地50年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