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贾岛推敲》教材解读 长春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贾岛推敲》教材解读 长春版

ID:29577494

大小:62.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六年级语文上册《贾岛推敲》教材解读 长春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贾岛推敲》教材解读 长春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贾岛推敲》教材解读 长春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贾岛推敲》教材解读 长春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贾岛推敲》教材解读长春版第十一册把这几个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编入了教材,颇具深意。下面我就着手解读——第一、我是“学者”我要读——对话历史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学习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要为初、高中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而且,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浅显的文言文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语文老师的明确要求,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文言文要教,而且要教好,莫让学生从小就厌倦文言文,那就真的误人子弟了。第二、我是教师我要读——对话编者引入小学阶段

2、的古文并不多,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浅显易懂、家喻户晓的经典小故事,起到过度和铺垫作用。通过学习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音韵、节奏之美。可是我认为《贾岛推敲》这篇文章的选入应该还有着另外的深意。“推敲”的典故由来已久,引入课本的目的我的理解应该是着眼于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用词的妙处,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推敲文字的优秀文化传统,养成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不仅《贾岛推敲》如此,《荆公改字》《欧阳定稿》也是这样,这是第十一板块的主题。第三、我要上课我得读——对话文本当我是一名教师读者时,我应该知道——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潜心推敲诗句的故事,表现出诗人

3、反复吟咏、苦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作者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开篇先讲诗人在驴上得一诗句,然而“推”“敲”二字难确定;接着写诗人因在街上比画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而挡了韩愈的路;然后写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并邀请贾岛一路同行论诗。好个贾岛,“两年得三句,一吟双泪流”,其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跃然纸上,千百年来传为佳话。第四、我是朝实验的老师我得读——对话学情学生们经历了6年的学习,语文基础逐渐扎实,思维活跃,喜欢读新奇特的文章,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写作文,写作文时更是喜欢一蹴而就,不愿意修改自己的习作,有的甚至读都不愿意读就交上来了。《贾岛推敲》

4、一文的编入,我认为是其用意超出了赏析古诗文的范畴,明确地指向了——让学生从文学家的典故里面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让他们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这一目标。恰恰和我们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相吻合。我们学校是一所民族小学,实施三语教学,学情稍微复杂一些。这段时间,我做了一个关于学生习作修改习惯的统计,结果发人深思:修改习作习惯调查表人数:40人作文后自主修改情况人数成绩特点认真修改18人特优3篇,优秀13篇,良好2篇语言优美,表达流畅,错字少,病句少。适当修改12人特优2篇,优秀6篇,良好4篇语言较优美,语句通顺,用词准确,错字少,病句少。不修改8人优秀1篇,

5、良好2篇,其余及格个别作文不错,大多出现较多错别字,多处病句。不认真写2个不及格,需面批表达、书写、字数多不符合要求。喜欢修改习作的孩子大多作文成绩优秀,不喜欢修改习作的同学作文出现明显问题(别字、病句)较多。综合以上,我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个字,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2.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读文言文的技巧,以读促理解,在读中完成对文章的积累。  2、感受推敲炼字的优秀传

6、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三、以读为主的教学流程设计对于文言文,我觉得学生有“三怕”——第一怕读;第二怕背;第三就是不愿意背。这是难点,又是重点。所以在这里,我暂且不谈其他教学环节和技巧,仅以“读”来解读我的教学流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课文的教学,我确立了读文是第一位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读来保持文本的温度,通过读来激发学生的热度,通过读来跨越时空的维度。让学生要读、乐读、爱读,潜移默化中突破难点,完成任务。   一要读准——范读教师范读宜慢不宜快,宜连不宜断,宜醉不宜醒。教师通过缓慢的、语断意连的,情感充沛的语气语调做示范,让学生

7、对词语、句式与白话文有较大差别的文言文产生兴趣,进而达到能够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的目的。附断句: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   二要读顺——自读让学生练习读文,不提过多要求,只要求有停顿、有节奏、正确读。   三

8、要读懂——解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了解文本的意思即可。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求他们逐字逐词及其准确地译出原文自然是不合理的。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