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

师说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

ID:29579282

大小:65.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师说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_第1页
师说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_第2页
师说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_第3页
师说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_第4页
师说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师说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1.公元前548年,楚国“蒍掩书田”,即把土地分为九等,然后按土地面积、质量“量入修赋”。这种做法(  )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进一步强化了井田制度C.促进了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D.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推广解析:春秋时期,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井田制逐步崩溃。楚国“量入修赋”,实质上就是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C2.(2016福建厦门毕业班质量检查)《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

2、、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C.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D.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成就。在当时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必要工具,主要是铁器,这说明了铁器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材料涉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并没有体现分工的细致,A项不符合题意;农业只是材料所涉及的行业之一,B项以偏概全,排除;题目材料中出现了“铁官”,但材料并没有实际说明铁器制造业的情况,无

3、法得出官营冶铁业发达的结论,故C项不正确。答案:D3.(2016湖南长沙模拟)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主要说明(  )A.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国先进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器C.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的秦国落后于其他诸侯国,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虽涉及人殉,但秦公一号大墓的状况不能反映秦国的整体状况,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关于农业发展的信息,排

4、除D项;陪葬品中有铁器,说明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出现,故选B项。答案:B4.(2016山东济南检测)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涕泣于市道”。不得已“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上述材料说明王莽(  )A.改制时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国有土地B.得到了无地农民的大力支持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D.最终重新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土地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材料:材料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

5、为王莽的土地改革,后一部分为改革结果,结果为王田制事实上被废除,答题时侧重点应在后一部分。王田制的性质是土地国有,但王莽改制时分的是“余田”,而不是政府手里掌握的国有土地,A项不符合题意;王莽的土地改革最终失败,无地农民的状况没有改变,也没有抑制兼并,故B、C两项不符合史实;王田制的失败,使土地制度仍回到之前的状态,即土地私有,故D项正确。答案:D5.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今河南灵宝附近)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这说明当时(  )A.北魏

6、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B.官商勾结营私之风盛行C.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南方D.南北地区经济往来仍在继续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的题眼为“走私”,即崔宽将北魏的漆、蜡等商品运到南朝出售,赚取差价,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南北方经济的往来,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北魏孝文帝改革,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仅仅涉及北魏地方镇将的走私行为,没有涉及商人,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只出现了部分商品,并不能以此说明南北方的整体经济水平,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6.(2016四川成都诊断)唐代后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

7、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这一改革(  )A.取消了政府对盐政的监管B.导致了商人任意抬高盐价C.形成了官商分利经营机制D.增加了盐政机构行政成本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和盐铁专营。从材料看,唐代后期仍然实行盐铁专营,并非取消对盐政的专管,A项不符合题意;产盐区的食盐转卖给商人后,政府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实际上就是官商分利,所以C项正确;平盐仓的设立则说明政府并没有任由商人抬高盐价,B项不符合题意;这种做法减少了盐政行政成本,可排除D项。答案:C7.(2016山东潍坊一模)《汉书·

8、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