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ID:29582888

大小:58.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_第1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_第2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_第3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_第4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极大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解析】 本题考查事物是运动、变化的。A表述错误,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旨在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故选B。【答案】 B2.脑科学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

2、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导学号:25520063】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解析】 A强调“谁”在运动,而材料强调的是“用(运动)”的作用,排除;C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答案】 B3.下列对“飞矢不动”评价正确的是(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

3、运动的趋势 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 ②观点明显与题中的“不动”相悖,排除。【答案】 C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解析】 材料强调“率皆有法”,即规律具有普遍性,D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A、C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 D5.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陈化榜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在庞杂的基因组序列中找到了控制异交不

4、亲和现象的基因,并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使糯玉米也拥有这一基因,从而培育出我国首个异交不亲和糯玉米。这表明(  )【导学号:25520064】A.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自然发展的规律B.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被认识利用的D.规律具有普遍性【解析】 在庞杂的基因组序列中找到了控制异交不亲和现象的基因,并培育出我国首个异交不亲和糯玉米,说明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被认识利用的,C项符合题意。人不能改变规律,A项说法错误,B、D两项与题意不符。【答案】 C6.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

5、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解析】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体现了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D项草木的荣枯有其自身的规律,符合题意,入选。【答案】 D7.“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一诗句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社会

6、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解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各自的特殊规律。因而,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A符合题意;B、C、D观点错误。【答案】 A8.关于人与规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规律具有客观性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C.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或创造规律【解析】 本题考查人与规律的关系。A本身正确,但没有说明人与规律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说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应选;C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错误;D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7、。【答案】 B9.2016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人们再次感受到了雾霾的威力。据分析,雾霾的成因主要是城市及周边区域的人为源污染物(汽车尾气、工厂污染物、采暖排放的CO2等)排放,加上气象条件不佳,导致大量污染物无法扩散出去,从而在城市密集的中东部形成了大面积的区域性雾霾现象。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为减轻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 题目要求为减轻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需要根据“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先在材料中找到产生雾霾的原因,再根据教材内容说明减轻雾霾的“建议”。从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应尊重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

8、能动性等角度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说明。【答案】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要减轻雾霾需要我们尊重自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减轻雾霾需要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违背规律,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