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电场第1节认识静电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电场第1节认识静电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

ID:29583166

大小:109.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电场第1节认识静电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_第1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电场第1节认识静电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_第2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电场第1节认识静电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_第3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电场第1节认识静电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_第4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电场第1节认识静电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电场第1节认识静电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识静电(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引起的B.一个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不带电物体,两个物体有可能带上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而使物体产生了电荷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 静电感应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A项正确;B项中接触起电的结果是两个物体带上同种电荷,B项错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新电荷,C项错误.【答案】 A2.如图114所示,AB是中性导体,把一个带正电的电荷靠近A端后又拿走.B端带(  )图114A.正电    

2、    B.负电C.不带电D.不确定【解析】 把一个带正电的电荷靠近A端时,由于静电感应,中性导体的A端带上负电荷,B端带上正电荷.拿走后,导体上A、B两端的电荷重新分布,A、B两端均呈电中性.C项正确.【答案】 C3.如图115所示,某同学在桌上放两摞书,然后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放在上面,使玻璃板离开桌面2~3cm,在宽约0.5cm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放在玻璃板下面,再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擦动,此时会看到小纸人翩翩起舞.下列哪种做法能使实验效果更好(  )图115A.将玻璃板换成钢板B.向舞区哈一口气C.将玻璃板

3、和地面用导线连接D.用一根火柴把舞区烤一烤【解析】 该同学所做的实验是摩擦起电现象的应用,要使实验效果更好,应使器材和地面绝缘且保持干燥,故选项D正确.【答案】 D4.如图116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B,则(  )图116A.验电器金属箔片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B.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C.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D.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验电器金属箔片带上了正电【解析】 A带正电,靠近验电器B时发生静电感应,使B的金属球带负电,下端金属箔带正电而张开.【答案】 D

4、5.(多选)有一个质量很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挂着,当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互相吸引,接触后又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30800001】A.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B.接触前,A,B可能带异种电荷C.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电荷D.接触后,A球一定带电【解析】 接触前橡胶棒带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A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接触后橡胶棒和A带同种电荷,故要排斥,故正确答案为B、D.【答案】 BD6.地毯中加入少量金属丝的目的是(  )A.增大地毯的强度和韧性B.避免人走动时产生静电C.将人走

5、动时产生的静电导走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 人在地毯上走动会产生静电是不可避免的,故B错;加入少量金属丝的目的是将人走动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避免形成电荷的积累,故C对,A、D错.【答案】 C7.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A跟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球B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是因为(  )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B.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D.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解析】 金属球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则B球上的自由电子受A球上所带正电荷的吸引而转移到A球上,B球因缺少电子就带上了正电荷.【答案】 B8.梳头发的时

6、候,头发有时不听指挥而随梳子飞起来,这时若将梳子上撒些水,头发就规律了,试解释生活中的这一现象.【解析】 梳头发时,由于摩擦起电,梳子和头发因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从而头发漂动,若撒些水,则潮湿的梳子将静电导走,不再出现漂动现象.【答案】 见解析[能力提升]9.(多选)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多少为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

7、电荷2.4×10-15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解析】 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C而带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C-8×10-16C=8×10-16C,故A、D正确.【答案】 AD10.(多选)如图117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

8、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图117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两对金箔均张开C.用手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