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后训练

金版学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后训练

ID:29586184

大小:67.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金版学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后训练_第1页
金版学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后训练_第2页
金版学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后训练_第3页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5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后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后训练与检测(四十五)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2016·广东省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善于平籴者,谨视岁有上、中、下熟。……故大熟则上籴三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材料二 汉《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於是为秦钱重难

2、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平籴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问题。答案:(1)观点:①注意处理好农商关系。②粮价波动太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统治稳定。③由国家买卖粮食以稳定粮价。作用:①平抑物价,有利于安定民生。②农商关系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问题:①经济贫困,财政匮乏。②货币不利于经济发展。③商人囤积居奇物价飞涨。2.(2016·四川省资阳市一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3、“(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材料二 宋军“每御敌,皆临时分领兵马,而不经训练服习,将未知士之勇怯,士未知将之威惠。”“以屡易之将,驭不练之士,故战必致败。”士兵所用武器,“铁刃不钢,筋胶不固,长短小大,多不中度。盖造作之所但务充数而速了,不计所用之不堪,经历官司,又无检责。”“至于平民,则素不知战”,“内地州县,人不习兵”,“养兵虽多,及用则患少,以民与兵为两故也。”——李焘《续资治

4、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对宋初“制兵”持怎样的态度?其依据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采取的变法措施的效果。答案:(1)肯定。北宋前期,无频繁战乱(“天下晏然”),社会安定。(2)效果:实施将兵法,改变了兵将脱节的状况,加强对军队的训练,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设立军械监,专门负责军器的管理,使军器制造逐步改善;推行保甲法,加强对保甲民兵的训练,寓兵于农;通过军事改革,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弱”局面。3.(2016·广东佛山揭阳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

5、纳税户口清查工作,《隋书·食货志》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颖又认为长吏肆情,遂请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

6、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摘编自《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答案:(1)内容:清查户口以防遗漏;对户口不实者严惩;总体降低征税标准;赋税数量根据户等高低征收。(2)意义:国家所控制的户口大幅度增加;削弱了地方豪强对社会的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在客观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4.(2016·广东广州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玄宗即位以前,盐业政

7、策相当宽松。唐中期因安史之乱导致财政危机,国家决定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公元758年,第五琦(人名)创立榷(专卖)盐制。然而,国家对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全面垄断,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食盐的垄断利润。针对这种情况,刘晏出任盐铁转运使期间,改进了第五琦的榷盐法。“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盐官负责收购食盐,并转卖给盐商,由他们自由贩卖。此外,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

8、节和稳定盐价。“晏之始至也,盐利岁才四十万缗,至大历末,六百余万缗。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镶、百官禄俸皆仰给焉。”以后历代封建政府所推行的盐业政策虽然形式多样,却大多数都是刘晏盐法改革的翻版。——摘编自赵志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