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六 古代诗歌阅读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六 古代诗歌阅读

ID:29591545

大小:114.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六 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六 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六 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六 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六 古代诗歌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能力提升练十六古代诗歌阅读分值:44分 建议用时:45分钟1.(2015·安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太常引·暮行李齐贤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注],又何处?长亭短亭。【注】明星:启明星。(1)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词人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由“题目”推知,词人傍晚行走于林中,想找到一住宿处,结合词中关键词,逐层进行分析词人情感的变化。参考答案:①“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写出了暮色推移的时间变化,体现了词人急于找到宿处的迫切心理;(1分)②“灯火小于萤”一句写出一星灯火使行人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希望;(2分)③“人不见、苔扉半扃”通过住宿处的破败写出了词人的失望心理。(2分)【规律

3、方法】“三入手”把握诗歌的主旨内容对诗歌内容主旨的把握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分析;二要从作品描写的关键词入手品味;三要借助于诗歌中景物的特点入手来分析。(2)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4、:①衬托。以“栖鸦”衬托旅途孤寂。(2分)②想象。“又何处?长亭短亭”想象次日即将踏上的漫漫征程。(2分)③借景抒情。以“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的宿处简陋之景抒发了词人难以入眠时的凄凉酸楚之情。(2分)(如答其他手法且有合理分析亦可酌情给分)2.(2015·海口质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1分)鹧 鸪 天鹅湖归,病起作。①辛弃疾枕簟溪堂②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注】①鹅湖:在江西铅山县,辛弃

5、疾曾谪居于此,后卒于此。②溪堂:水边的楼台亭阁。③咄咄:语出《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意思。休休:指算了吧。唐司空图晚号“耐辱居士”,隐居建乡王官谷,建“休休亭”。(1)请赏析上阕“红莲相倚浑如醉”中“醉”的表达效果。(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先理解句意,再把“醉”在句中的意义解释一下;可从修辞等角度来赏析,比如本句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最后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即可。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移情于景;(2分)“醉”字由莲花之红引出,(2分)把莲花比喻成喝醉酒的人脸,并写出盛开的红莲互相偎依的情景,想象丰富、画面优美。(2分)【规律方法】解答炼字题“四看”一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

7、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意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二看字词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语言既注重凝练生动、形象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三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四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现人物的性格

8、特征。(2)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先通读全词确定情感;再抓下阕主要内容来分析,要注意注释的提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