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2017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ID:29615824

大小:80.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2017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2017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2017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2017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7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轼词两首(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故垒(lěi)       磊落(lěi)累赘(lěi)罪行累累(lěi)B.饥馑(jǐn)谨慎(jǐn)觐见(jìn)怀瑾握瑜(jǐn)C.伦理(lún)沦落(lǔn)腈纶(lún)羽扇纶巾(lún)D.莽原(máng)欺罔(wǎng)茫然(máng)竹杖芒鞋(máng)解析:选B A项,“累赘”的“累”应读léi;C项,“沦落”的“沦”应读lún,“羽扇纶巾”的“纶”应读guān;D项,“莽原”的“莽”应读mǎn

2、g。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同“花”,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4.名句默写。(6分,任选6句,每句1分)(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二、阅读鉴赏(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10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

4、 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5.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表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却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6.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地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10分)东 坡①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

7、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7.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8.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6分)答: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