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时分层集训17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时分层集训17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

ID:29620471

大小:428.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1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时分层集训17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_第1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时分层集训17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_第2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时分层集训17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_第3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时分层集训17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_第4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时分层集训17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时分层集训17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分层集训(十七)(建议用时:45分钟)A组 基础达标1.(2018·廊坊统考)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蛋白质、多糖、DNA和DNA酶,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A.2和3  B.1、2和3C.2、3和4D.1、2、3和4D [四支试管中都培养有R型细菌,加入S型细菌DNA的1号试管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即R型细菌和S型细菌都有,其余三支试管中都只有R型细菌。]2.(2013·海南高考)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

2、元素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D [核酸中不含硫元素,A错误;病毒的寄生具有专一性,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中,不能寄生在真菌中,B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3.(201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41780085】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

3、带有32P标记C [本题重点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中的经典实验。格里菲思实验只是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A错误;艾弗里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导致小鼠死亡,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出现在沉淀中,对沉淀后的细菌继续培养,待其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并不都带有32P标记,故C正确、D错误。]4.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肝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B.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C.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

4、结论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肝菌实验的设计思路一样,即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单独研究其作用,而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则为用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A错误;T2噬菌体侵染大肠肝菌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其余两个实验没有用到此方法,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可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均为DNA,D正确。]5.(2015·江苏高考改编)图甲、乙分别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

5、不正确的是(  )A.图甲、乙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B.图甲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C.图乙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D.在图甲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A [图甲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其中的核物质,图乙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DNA;由于DNA溶于水,所以图甲中完成过滤后DNA存在于滤液中,需保留滤液;图乙中DNA析出,则过滤后弃去滤液,保留黏稠物;在图甲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可将蛋白质水解,有利于去除杂质。]6.(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如果用32P、35S、15N标记噬菌体后,

6、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35S、15NB.可在DNA中找到32P、15NC.可在外壳中找到32P、15ND.可在DNA中找到32P、35S、15NB [用32P、35S、15N标记后,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15N,蛋白质外壳中含有35S、15N。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噬菌体外壳留在外面,DNA进入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完全以细菌体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无放射性,A、C错误;子代噬菌体DNA只有一部分含有亲代链(含32P、15N),B正确;DNA中不含有S元素,D错误。]7.(2018·南昌模拟

7、)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①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C [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搅拌充分,几乎没有放射性,搅拌不充分,具有放射性;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但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