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

ID:29643043

大小:10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1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_第1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_第2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_第3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_第4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沧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15课  二、教学设想:  1、考虑到七年级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应范读或领读一两遍,或挑选个别学生为全班领读。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2、至于串讲或启发提问,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因为借景抒情是这首诗的特点。背景也要讲一点,切忌展开。 

2、 3、要遵照“诗无达诂”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启发、诱导、排疑解惑,要讲得精炼,讲到点子上,使学生能说出自己的体会,使学生学得有兴味,愿意多读一些古代诗歌。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通过对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中如何借景抒情。3、了解并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节奏、语速及语调等方面的),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在反复朗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启发学生像作

3、者一样,心存远大志向,将来为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建功立业。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进行诵读训练。  2、理解诗歌意思,解说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重点难点突破方法:本人运用适当的音乐和画面来创设情境,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中,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教师要在必要处进行引导、点拨和讲解,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

4、对课文的理解。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曹操,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已经一览他的风姿。但是由于《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其实,据史料记载,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怆的创作风格被古代文坛所称颂。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一首《观沧海》就是写在曹操事业的巅峰时期。那时,他即将统一北方,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经亲临的碣石山,又临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是如沧海般澎

5、湃。就让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这首气壮河山的大作吧,来感受它的雄浑气势。(二)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他欲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赛,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

6、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字词积累和基本技能训练。  1、首先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仔细地听,将生字标记出来,不懂意思的词加上点,仔细听这些字词的发音。  2、掌握生字词的读音,认读两遍,对生字的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识记。  3、学生一读课文,齐读,读准字音。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

7、朗读诗歌要注意正确处理诗歌的节奏、语速及语调。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言的节奏型是:XX/XX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四言句)(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峙”“起”“里”“志”等字,押的是“i”韵。)赏景诗一般语速较慢,诗人往往是边赏景边歌从心来。此诗的语调比较激昂、雄浑有力。学生二读课文,要读好诗歌的节奏、语速及语调。看屏幕赏读,一边欣赏壮阔的画面,一边想象诗人当时的感受。  5、理解诗歌内容,先要明白字词的意思。学生三读:自读,看注释或资料,补充注释一些字,然后释译全诗。译一句就齐说一

8、句。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译文:(挥师)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碣石山上树木聚集在一起生长,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四)、赏析与理解:  学生四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