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教案 川教版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教案 川教版

ID:29644170

大小:8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教案 川教版_第1页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教案 川教版_第2页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教案 川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教案 川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8课卓越的工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都江堰、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修建年代,记住秦长城的东西两端,理解都江堰的功效和秦长城的价值。2.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想象都江堰、秦长城等修建的情况,培养和提高历史想象力;学习和初步掌握评价工程效益的基本方法。3.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都江堰、秦长城等古代卓越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都江堰的特点,认识人类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2、教学重难点重点:都江堰、秦长城。两大工程卓越非凡,给世人留下惊奇和惊叹。难点:认识都江堰、秦长城等工程选址和设计的科学性。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景创设法。利用问题、图片、资料等以激发兴趣。2.指导阅读法。强调重要知识的识记及理解。3.分析讨论法。目的是求深求透,多层次挖掘,全方位分析。活跃思维,使学生养成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多媒体教学法。更直观,形象。学法:1.资料收集法。提前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2.学习探究法。通过读、说、练、讨论、实地考察等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分析讨论法。力求更深

3、一步对知识的认识和延伸。教学过程情景设置:师: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的建筑损坏、倒塌,成为废墟。然而令人称奇的是一座修建于2000年前的水利工程却经受住了这场百年难遇的特大地震的袭击,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而且直到今天都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工程吗?由于这是我们身边的建筑,学生自然能答出是都江堰,这时我适时提出从战国后期到秦朝,古代劳动人民修筑了包括都江堰在内的四大工程,从而引出本课题。<一>战国后期(秦国)修建1.都江堰(1)请同学展示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图片、或讲一讲

4、参观都江堰实地的感受。同学们大都会积极参与、表现。(2)指导同学阅读书本,归纳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主持者、地理位置,我会强调学生划着重符号并要求记忆。这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3)结合都江堰示意图及课本小字资料,先分组让学生分析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其工作原理,其他学生补充,对于不准确的内容,老师适时进行点拨,解疑。(4)在了解了都江堰的原理后,请同学们比较都江堰与其他的水利工程的异同(如三峡等)?从而归纳都江堰的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功能(灌溉、防洪

5、、运输)、作用。归纳出它是一座综合性生态型水利枢纽,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滋润着我们的成都平原。正因为如此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然后我又提问:你能从都江堰这种生态水利工程上受到一些启示吗?——说明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双方受益,灌输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过渡)师:一座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两千年来“天府之国”的美誉响彻中外。那么,除了都江堰之外,秦国还修建了什么水利工程呢?引出郑国渠。2.郑国渠课本教学内容少,需结合“史海拾贝”

6、和地图,由学生归纳出郑国渠修建时间、地理位置和作用即可,不过多阐述。问:都江堰和郑国渠都修建在当时的秦国,为什么?通过已有的知识,同学们会总结出两座水利工程的修建,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有了充足的物质作保障,为秦尽快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基础。从而进行知识的汇总和概括。(过渡)师:强大起来的秦国以催枯拉朽之势灭了六国,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为了进一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在一南一北又主持修建了两大工程。引出灵渠和秦长城。<二>秦朝修建1.灵渠由于本子目的内容是阅读课文,在指导

7、学生阅读后,通过示意图,指出修建的目的,位置、作用。但教师要强调这一工程连接了两大水系:长江和珠江。(现为游览胜地)(过渡)师:学习了三大水利工程,知道它们为发展经济,统一天下、巩固多民族国家起的重大作用。秦朝时出于军事考虑,为了抵御北方外族入侵还修建了一条巨大的防御工程,引出长城。提到长城,同学们会很兴奋说去过或在电视上见过等,这时要提醒他们,那是明长城,而非今天要学习的秦长城。1.秦长城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提出要点,学生进行活动要点学生活动1.修建原因读(阅读小字部分)——防御匈奴的进

8、攻2.长城起止点及长度看(看地图上的秦长城)写(写出秦长城起止地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3.评价议(议议秦长城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古代世界伟大的工程。(各抒己见)4.小结读(读读《史记·蒙恬列传》中的话)——概括了长城修建的原因、目的和长度等。活动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小组为单位,经过讨论、分析,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思考,去开拓思路,特别是活动3和活动4,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总结巩固,发散思维:今天我们学习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