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练习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练习 湘教版必修1

ID:29644606

大小:533.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练习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练习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练习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练习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练习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练习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单项选择题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右图为“我国某地区示意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该地区的西瓜以质量优而闻名。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C.甲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D.甲地附近的铁路属于新欧亚大陆桥组成部分2.为了提高图示地区的西瓜品质,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2、(  )A.大力引水灌溉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将片状砂砾覆盖在西瓜地上D.加大化肥使用量  右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4.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是很多地区缺水的原因之一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

3、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右图中M、N海域均有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56题。5.关于图中甲、乙两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B.乙使沿岸地区多森林景观C.甲、乙流向为自南向北D.甲、乙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均凸向高纬6.关于M、N两海域渔场及沿岸渔产品加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都是寒暖流交汇B.两海域冬季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捕捞C.M海域沿岸劳动力工资高,不利于渔产品加工D.N海域沿岸人口密度小,渔产品消费市场小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

4、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回答7~8题。7.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径流C.蒸发         D.水汽输送8.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回答9~10题。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

5、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10.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2015年12月31日中国第21批护航编队完成交接后驶离亚丁湾,2016年3月8日回到三亚,回国途中出访亚洲六国。甲图为“第21批护航编队出访亚洲六国航线示意图”,乙图为“水循环略图”。据此回答11~12题。甲乙11.护航编队从亚丁湾驶往孟加拉国途中(  )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逆水D.逆风顺水12.与其他

6、时节相比,护航编队出访斯里兰卡时,该国水循环表现为(  )A.⑥较多B.④补给②较多C.③较多D.⑤较旺盛二、双项选择题右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洋流甲(  )A.自南向北流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C.使沿岸增温增湿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14.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有(  )A.①B.②C.③D.④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回答1516题。15.对图中各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为迎风坡,降水丰富B.②地土层深厚,适合种植C.③矿区地势低洼D.④

7、城市的形成与河流有关16.乙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甲河没有,其原因是乙河流域(  )A.开山采矿,河流污染严重B.林地分布少,水土保持作用弱C.城镇人口多,用水量大D.湖泊数量少,泥沙沉积弱1.D 解析:古诗体现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沉积作用有关;甲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属内流河;甲地附近的铁路是兰新铁路,属于新欧亚大陆桥组成部分。2.C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将片状砂砾覆盖在西瓜地上,减少水分流失,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3.C 解析:结合各字母连接的地理要素知,a、b、c、d、

8、e分别表示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4.D 解析:在该小题的四个论点中,③与设问不相符,①本身错误,应排除。水循环在为人类供给水资源的同时,对地理环境还有重要影响。5.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位于中高纬度大洋东岸,是暖流,自南向北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乙位于中低纬度大洋东岸,是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