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完整》word版

《所得税完整》word版

ID:29656909

大小:391.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21

《所得税完整》word版_第1页
《所得税完整》word版_第2页
《所得税完整》word版_第3页
《所得税完整》word版_第4页
《所得税完整》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所得税完整》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九章所得税本章考情分析本章阐述所得税会计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问题。近3年考题分数适中,属于重要章节。本章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2)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3)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5)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等。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表年度题型2011年2010年2009年(新制度)2009年(原制度)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单项选择题23多项选择题24计算分析题18合计242318注:2011年综合题与本章内容有关。

2、主要内容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第三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第四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23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税前会计利润确

3、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确定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符合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应交所得税核心计算所得税费用【举例1】2012年12月1日取得一批存货,成本为1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计【举例1】2012年12月1日取得一批存货,成本为1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允许税前扣除。2013年将上述存货全部对外销售,2013年由税

4、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减20万元,由此2013年会少交所得税=20×25%=5(万元)。站在2012年12月31日看,由于此项存货的存在,以后会少交所得税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2012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价值=100-20=80(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举例2】2012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2013年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质量保证费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2013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减100万元,

5、2013年少交所得税=100×25%=25(万元)。站在2012年12月31日看,以后少交所得税2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2012年12月31日,负债(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负债(预计负债)计税基础0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与税收法规的规定密切关联。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

6、的金额。23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原价-税法累计折旧【教材例19-1】A企业于20×6年12月20日取得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75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该类(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零。20×8年12月31日

7、,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50万元。分析:20×8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750-75×2=600(万元),该账面净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5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计提5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8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750-75×2-50=550(万元)其计税基础=750-750×20%-600×20%=480(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55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480万元之间的70万元差额,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教材例19-2】B企业于20×6年年

8、末以750万元购入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情况,B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估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计税时,按照适用税法规定,其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该企业计税时按照10年计算确定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假定会计与税收均按年限平均法计列折旧,净残值均为零。20×7年该项固定资产按照12个月计提折旧。本例中假定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该项固定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