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ID:29658888

大小:19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2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朝的统治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七年级下册第14课的内容。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封建制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课程标准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

2、分析、归纳。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通过读书指导法,讲授法,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活动。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包括利用视频软件,对所需视频进行剪切编辑,网络平台搜索材料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以,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3、”——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教师:大家知道材料所指何人吗?教师:朱元璋正式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那么他究竟在明朝的历史上写下了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重温明朝的历史,去了解一下吧。说明: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近历史与他们的距离。说明:通过补充材料便于学生理解元朝灭亡的原因,也培养了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说明:利用材料让学生理解明朝为加强君权在各个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从中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说明:让学生理

4、解明朝为加强君权在各个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从中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说明:利用材料分析,通过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问题化难为易,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说明:对于明成祖的措施部分采用讲授法,结合材料让学生理解明成祖措施的作用。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在回顾全课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课知识形成整体认识,提炼出所学精髓。(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风雨飘摇,建大业展示:元朝末年,蒙古统治集团分裂,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使得元帝国变得摇摇欲坠;而连续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崩溃以及等级制度,更成为农民揭竿而起直接原因。于是,元

5、朝的灭亡便不可避免了。这样,1351年,刘福通领导农民在颖州暴动,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十几年的反抗斗争中,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派将军徐达率兵向北进取中原,次年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妥欢帖木尔被迫逃往蒙古草原。教师:根据材料总结元朝末年,社会状况如何?教师总结过渡:政治腐败,沉重的徭役负担和统治阶级的疯狂经济掠夺,使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加上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以至于整个社会发生大崩溃。那么这个时候谁能顺应历史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呢?展示:政权:建立

6、者:时间:都城:“动脑筋”: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教师:朱元璋顺应历史,于风雨飘摇中建立了大明政权。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位明朝历史上最有“色彩”的皇帝究竟做了什么来巩固大业呢?二、殚精竭虑守大业展示:材料一: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六年七月,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

7、。这一切引起朱元璋的极大注意。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思考:1.朱元璋为什么杀宰相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2.由此可见明初采用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弊端?3.废除丞相后,明朝的行政机构如何分布?4.改革行政机构后有什么作用? 教师: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在地方设立三司,在中央设立内阁,将全国的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即使这样他还是心存疑虑。那他还有什么高招

8、呢?展示:材料一:“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材料二:“宋濂请客”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