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ID:29660759

大小:107.5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1

高中语文 2.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语文 2.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语文 2.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语文 2.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语文 2.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1.创作背景《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时年66岁。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退居江西时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伉胄想立一场伐金大功来笼络时人,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任镇江知府的。这首词便是他在镇江任上所作的。辛弃疾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侘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

2、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2.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1)遥岑远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尚能饭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赢得仓皇北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体会与今义的不同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2.(1)名词作动词看,望(2)名词作动词吃饭(3)名词作状语向北3.英雄业绩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上阕写作者登北固亭,极目远眺,触景生情,但见山河长存,世事沧桑,缅怀历史上建功立业的英雄明君孙权和刘裕。这种情感的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结合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因为现实中没有这样建功立业、抗金杀敌的明主,这里怀古就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苟且偷安;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北伐抗金统一祖国大业的向往。2.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

4、达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3.以廉颇事做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奸臣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运用了多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举例分析。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赞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叹孙权之流不再有,抒发对南宋统治者萎靡不振的不满情绪。②刘裕“气吞

5、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④廉颇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5.辛词长于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句人物表达的情感孙权江山犹昔,而如孙权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

6、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这一典故是对当时执政的韩侘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6.有人评价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

7、用典显得晦涩难懂,有"掉书袋"的嫌疑;也有人评价这首词用典贴切、精当。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谈谈你的观点。示例一:词中除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不同;况且他用的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是这首词的长处。示例二:清人刘熙载《艺概》说:“任古书中俚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