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12 苏武传(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4.12 苏武传(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ID:29660769

大小:127.0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21

高中语文 4.12 苏武传(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语文 4.12 苏武传(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语文 4.12 苏武传(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语文 4.12 苏武传(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语文 4.12 苏武传(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4.12 苏武传(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苏武传第2课时1.阅读课文第9、10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1)常惠请①其守者与俱②,得夜③见汉使,具④自陈道(①_________②_______③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④__________。)(2)得雁,足有系帛书(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惠语以让单于(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4)单于视左右①而惊,谢②汉使曰:“武等实在。”①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______,今义是左和右两个方面;②_____________;③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______,今义是诚实、不虚假。)(5)前以降及物

2、故①,凡②随武还者九人(①__________;②副词,____________。)2.阅读课文第9、10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的特点。(1)常惠请其守者与俱。(省略句,在“与”后省略“之”,在“俱”后省略“见汉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子射上林中。【状语后置句,应为“天子(于)上林中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①请求②一起③在夜里④完全、详尽(2)信(3)责备(4)①侍卫人员②道歉③确实存在(5)①死亡②总共2.

3、(1)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汉使)。(2)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1.课文最后一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句话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昧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持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可以说这句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2.本文在写作上还有一个特点,即以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文

4、章,具体说说。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3.文中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进行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显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张胜和苏武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

5、贵的民族气节卫律和苏武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贰,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李陵和苏武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4.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1)环境描写方面: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于冰天雪地食不至的北海牧羊,更是将苏武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2)细节描写方面:如苏

6、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纰缪/未雨绸缪间距/间不容发税率/为人坦率B.下载/载歌载舞偏裨/无裨于事稽首/无稽之谈C.洁癖/穷乡僻壤拙劣/茁壮成长绚烂/徇私舞弊D.偌大/一诺千金募捐

7、/蓦然回首剽悍/虚无缥缈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B.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拟:比画C.会论虞常会:会同D.子为父死,无所恨恨:怨恨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畔主背亲B.空自苦亡人之地C.信义安所见乎D.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4.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D.皆为陛下所成就5.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