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5

ID:29660811

大小:138.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1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婵娟(chán)    垂涎(xián)援例(yuán)    咬文嚼字(jiáo)B.憎恶(zēnɡ)蕴藉(jiè)剥啄(zhuó)清沁肺腑(qìn)C.岑寂(cén)尺牍(dú)灞桥(Bà)不胜枚举(shènɡ)D.斟酌(zhēn)付梓(zǐ)镞没(cù)下乘作品(shènɡ)思路解析:D项,“镞”应读“zú”,“乘”应读“chénɡ”。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检察机关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效能,还要密切关注群众

2、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让群众    的犯罪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务犯罪“消失殆尽”。 (2)各车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像花自己家的钱一样珍惜费用,反复考量,    ,开展了别具一格、各具特色的降本增效活动。 (3)市地震局副调研员对此次演练过程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强调指出: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要强化措施,    。 A.深恶痛绝  斤斤计较  防患未然B.疾恶如仇  锱铢必较  防微杜渐C.深恶痛绝  锱铢必较  防患未然D.疾恶如仇  斤斤计较  防微杜渐思路解析:“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疾恶如仇”,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不能带宾语。“

3、锱铢必较”指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多用于口语。(2)句中侧重于珍惜钱财,应用“锱铢必较”。“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指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根据句意选“防患未然”更合适。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媒体的价值在于运用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推动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包容、借鉴中共同提高,全面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B.在63.57%的受访婴幼儿家庭中,

4、孩子每天在阅读上花费的时间不足半小时。同时,超六成以上家长每周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不足3小时。C.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D.改变重在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思路解析:B项,“超六成以上”语意重复,删除“以上”。C项,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电子商务”的后面。D项,句式杂糅,“重在……”与“……为主”杂糅。答案:A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朱光潜先生说

5、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见不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A.②③④①⑤      B.③②①⑤④C.③④⑤①②D.②③④⑤①思路解析:②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③是对前文原因的表述。④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①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步说明。

6、⑤得出结论,收束文段。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7题。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

7、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

8、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