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

ID:29660897

大小:16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22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_第1页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_第2页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_第3页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_第4页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血常规1.红细胞(RBC或BLC)参考值:3.8~5.1*10^12生理功能:(附1)1、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2、吞噬细胞样的功能,在其细胞膜表面具有过氧化物酶,该酶是典型的溶酶体酶,它可起着巨噬细胞样的杀伤作用。3、免疫粘附功能: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C3b结合后,可粘附于灵长目或非灵长目的红细胞与血小板上(C3b受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特性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所不及的。4、防御感染:细胞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免疫粘附后,不仅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对它们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

2、对它们的吞噬作用。因此,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可以看作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因素之一。5、免疫功能:识别携带抗原;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效应细胞(B/T)样作用Ø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代偿性增多(缺氧等),非代偿性增多(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肿瘤相关及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等肾脏相关)。Ø减少: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2.血红蛋白(HB或HGB)参考值:115~150g/L生理

3、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Ø增多: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等;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Ø减少: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

4、/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1)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0.35~0.45L/L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增多:血液浓缩;其他同红细胞降低:同红细胞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2)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2~100fL(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参考值:27~34pg(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16~354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

5、度除了使用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判断贫血外,还要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则需进一步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因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可使红细胞产生形态的变化,检查红细胞形态特点可协助临床寻找病因。贫血形态学类型MCV(fl)MCH(pg)MCHC病因举例正常细胞性贫血82~9527~31320~360急性失血,溶血,造血功能低下,白血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2<27<320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2<27320~360感染、中毒,慢性炎症,尿毒症大细胞性贫血>95>31320~360维生素

6、B12、叶酸缺乏,如巨幼细胞性贫血,胃切除术后(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临床意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有意义,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营养缺乏性贫血。目前Bassmen提出了平均红细胞体积(或容积)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分类法,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大,见表1-1几种贫血的MCV和RDW变化MCVRDW正常人正常正常缺铁性贫血降低升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升高升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正常正常溶血性贫血升高升高铁幼粒细胞贫血正常升高单纯小细胞贫血降低3.血小板(PLT)参考值:100~300*10^9/L生理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即小血管损伤,血液从小血管内流出后数分钟自行停止的现象.包括血管收缩

7、,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部分)2.促进凝血(血小板有很多与凝血有关的因子,因而有较强的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3.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可随时沉着于毛细血管壁以填补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并能融入血管内皮细胞对其进行修复,从而维持,毛细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Ø增多:继发性增多如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增多,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Ø减少:生成障碍:再障、放射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