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1章 静电场 第4节 电势能和电势(练)新人教版选修3-1

高中物理 第1章 静电场 第4节 电势能和电势(练)新人教版选修3-1

ID:29661830

大小:103.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高中物理 第1章 静电场 第4节 电势能和电势(练)新人教版选修3-1_第1页
高中物理 第1章 静电场 第4节 电势能和电势(练)新人教版选修3-1_第2页
高中物理 第1章 静电场 第4节 电势能和电势(练)新人教版选修3-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1章 静电场 第4节 电势能和电势(练)新人教版选修3-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电势能和电势1.一个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了5×10-6J的功,那么()A.电荷在B处时将具有5×10-6J的电势能B.电荷在B处将具有5×10-6J的动能C.电荷的电势能减少了5×10-6JD.电荷的动能减少了5×10-6J2.关于等势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势面与电场线处处垂直B.同一等势面上的各点场强大小必定相等C.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必和该点等势面垂直,并指向电势升高的方向D.电荷从电场中一点移到另一点,电场力没做功,电荷必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3.电场中有A、B两点,把某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的

2、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荷做了负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荷是正电荷,且电势能减少B.该电荷是正电荷,且电势能增加C.该电荷是负电荷,且电势能增加D.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但不能判断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4.阴极射线示波管的聚焦电场由电极A1、A2形成,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z轴为该电场的中心轴线,P、Q、R为一个从左侧进入聚焦电场的电子运动轨迹上的三点,则(  )A.电场A1的电势高于电极A2的电势B.电场中Q点的电场强度小于R点的电场强度C.电子在P点处的动能大于Q点处的动能D.电子从P到R的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对它一直做正功5.如

3、图所示,三条平行且等间距的虚线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其电势分别为10V、20V、30V.实线是一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在该区域内运动的轨迹,对于轨迹上的a、b、c三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粒子一定是先过a,再到b,然后到cB.粒子在三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系为Fb>Fa>FcC.粒子在三点动能的大小关系为Ekb>Eka>EkcD.粒子在三点电势能的大小关系为εb>εa>εc6.如图右所示,在等量的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有A、B、C三点,A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B点为连线上距A点距离为d的一点,C点为连线中垂线距A点距离也为

4、的一点,则下面关于三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势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A.EA=EC>EB;φA=φC>φBB.EB>EA>EC;φA=φC>φBC.EAφB,φA>φCD因为零电势点未规定,所以无法判断电势的高低7.(多选)下图是某一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B.该点电荷带负电C.a点和b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学D.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8.(多选)一负电荷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该电荷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

5、B两点电场强度EA、EB及电势φA、φB之间的关系为(  )A.EA=EBB.EAφB9.将带电荷量为1×10-8C的正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点,要克服静电力做功2×10-6J,则此电荷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为___⑺___,A点的电势是__⑻__。(取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10.如图所示,在场强E=104N/C的水平匀强电场中,有一根长l=15cm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m=3g、电荷量q=2×10-6C的带正电小球,当细线处于水平位置时,小球从静止开始释放,g取10m/s2。求:(1)

6、小球到达最低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电势能分别变化了多少?(2)若取A点电势为零,小球在B点的电势能、电势分别为多大?(3)小球到B点时速度为多大?绳子张力为多大?参考答案1、C;2、A;3、D;4、D;5、D;6、B;7、BD;8、AC;9、【答案】2×10-6J;200V【解析】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点,要克服静电力做功1×10-6J,电荷的电势能增加;无限远处10、【答案】(1)重力势能减少4.5×10-3J 电势能增加3×10-3J (2)3×10-3J 1.5×103V (3)1m/s 5×10-2N【解析】(1)从A→B

7、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ΔE=WG=mgL=4.5×10-3J从A→B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ΔEp=WE=EqL=3×10-3J(2)若取φA=0,则EpB=3×10-3JφB==1.5×103V(3)从A→B由动能定理知mgL-EqL=mv代入数据得vB=1m/s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g=m代入数据得F=5×10-2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