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 新人教版

ID:29672790

大小:3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2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含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重难点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难点: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理解。二、知识概览图农业: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新品种手工业:棉纺织业——南方推向北方;丝

2、织业——苏州和南京;制瓷业——景德镇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明清经济的发展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开放四个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海外贸易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使清政府与世

3、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原因“闭关锁国”的政策形成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影响三、新课导引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阿Q准备把庙里最值钱的物品——宣德炉偷出去卖掉。在今天,据说一个宣德炉当值百万之价。右图中的宣德瓶曾经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创中国瓷器之天价。【思考讨论】你知道“宣德”是怎么回事吗?中国瓷器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出口的?四、探究学习(一)互动探究1.在明代,北方地区用棉花纺纱织布,经常断纱,织不出高质量

4、的棉布。明朝末年,北方出现半地窖式的房屋,屋檐高出地面二尺多,开窗透入阳光,在里面纺纱织布,织出了紧实细密的棉布,这是为什么?想想看,谁说得对?男孩说:“北方气候寒冷,在地窖房里纺织比较暖和,所以能织出好布。”女孩说:“北方气候干燥,纺织时容易断纱。地窖房里比较潮湿,在那里纺织不会断纱,因此才能织出好棉布。”(课本第116页)2.对比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不同后果,谈谈你的想法。(课本第119页)(二)思维拓展1.明朝从国外引进玉米和甘薯的原因是什么?2.明代从国外引进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产生

5、了什么重大作用?3.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4.明清帝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有哪些?五、课堂检测1.《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使用机器生产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C.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D.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下列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闭关政策是指严格禁止对外贸易②闭关政策的实施

6、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初步开发。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织造麻布,当时有一地方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特产。材料二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材料三明朝初年,他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材料四清朝初年,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年间,只准开放一处地方作为对外开放的港口。——《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7、、下册(有改动)请回答:(1)材料一的越布是当时哪一地方的著名特产?(2)材料二的纸币出现在我国哪一时期?(3)材料三的“他”是谁?(4)材料四的“地方”是指哪里?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项目航海家郑和哥伦布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航海次数7次4次各次航海的船只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少3只,最多17只每次航行人数约2.7万~2.8万人最少90人,最多1500人材料二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

8、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1万至1.2万人。……(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郑和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