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辛亥革命教案1 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辛亥革命教案1 岳麓版

ID:29681294

大小:9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2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辛亥革命教案1 岳麓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辛亥革命教案1 岳麓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辛亥革命教案1 岳麓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辛亥革命教案1 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和意义、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功绩和教训。通过学习中华民国纪年法,使学生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重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情感

2、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缔造了中华民国,为革命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奋斗终身的人格魅力,让世人赞颂,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教学重点: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3、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师引导。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约5分钟)出示辛亥百年纪念活动的视频,问:这是在纪念哪件重要历史事件?谁领导的?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穿越时空,跨越百年,回到那场波澜壮阔的革命中去。(板书课题:辛亥革命)出示孙中山弃医从政的故事图片,提问: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政,由医人变为医国?师:老师这里开出了三种药方,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帮孙中山选择一种最适合的药方。A清政府的自救运动B清政府的改革变法C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说说哪种药方才能拯救

4、中国?过渡:19世纪末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一心救国图强的孙中山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的建议遭到拒绝,使他认识到只有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拯救中国。一场革命风暴就这样酝酿而生了。【讲授新课】:(约25分钟)板书:一、风起云涌先绸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篇提问:孙中山先生为革命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生回答。师板书:1、创立兴中会。2、成立中国同盟会。根据学生回答,师出示表格,让同学们根据表格在书上找出相关答案。填完兴中会的表格后

5、,师归纳小结: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因此,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过渡:随着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经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集中革命力量,有必要互相联合,共同斗争。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了。(显示中国同盟会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找出相关内容。师解释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具体含义:“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

6、,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这也就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因此,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中国同盟会因此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问: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请问是哪三大主义?三民主义分

7、别对应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哪几个字?(课件显示要点。板书:3、提出三民主义)师归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在当时他就是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过渡: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对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革命党人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武装起义,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毫不气馁。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起义再次爆发了。二、敢以颈血溅春秋——武昌起义篇出示影片片断《辛亥革命-十月十日》,

8、问:起义爆发于什么时候?板书:1911年10月10日向学生介绍辛亥革命狭义与广义的分别随着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产生了连锁反应,革命形势席卷全国。(出示幻灯片《辛亥革命形势图》)提问: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为什么能够得到迅猛发展?在一个多月里,共有14个省先后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已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板书:三、天翻地覆世界殊——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帝国终结篇提问:武昌起义后1912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大事?生回答,师板书: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1.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