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观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观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ID:29691208

大小:7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2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观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观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观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观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8观潮一、目标呈现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学习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学习难点: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资料链接:1、介绍作者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

2、》、《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二、预习热身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雷霆(     ) ②杨诚斋(     )③艨艟(    )  ④如履平

3、地 (     )⑤倏尔(     ) ⑥一舸无迹 (     ) ⑦善泅(    ) ⑧僦赁(     )⑨罗绮(     ) ⑩鲸波(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吞天沃日()(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乘骑弄旗()(4)标枪舞刀()(5)如履平地()(6)虽席地不容闲()(7)人物略不相睹()质疑问难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下面,待在小组内解决或交由全班讨论。三、活动探究活动一1、反复读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

4、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2)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3)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

5、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活动二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1、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束在“烟消波静”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4、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四、盘点提升钱塘江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的壮观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呢?搜集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五、我的收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