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训练题 人民版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训练题 人民版

ID:29694532

大小:11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2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训练题 人民版_第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训练题 人民版_第2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训练题 人民版_第3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训练题 人民版_第4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训练题 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训练题 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解析 从图片中可以得到信息:带“贝”的文字大都与商业有关,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答案 D2.《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这表明唐朝时()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严格维护坊市制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解析《唐律疏议》的规定是在严格的维护坊市制。答案B3.“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

2、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这首唐诗反映的信息有(  )。①唐朝商人经营范围广泛 ②当时商品种类很多 ③唐朝政府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唐朝存在贩卖人口现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答案 C4.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④政府非常重视

3、城市商业贸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5.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①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②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③长途贸易比较发达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由材料中“(安徽)歙人阮弼”可知他是安徽人,属于徽商,故①符合题意。由“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可知③符合题意。由“分工操作”可知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④符合题意。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有所发展,但远达不到迅速发展的程度,故②不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

4、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苏州商业的繁荣,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兴起,A、B、C三项结论均与题意不符。答案D7.“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①主张重农抑商②倡导以法治国③力求社会稳定④维护农民利益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8.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做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

5、一变化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解析 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看不起商人,到明清时期妇女争做商人妇。答案 B9.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C.苏杭地区D.珠三角地区答案 D10.《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

6、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解析《喻世明言》、《二刻拍案惊奇》均为明清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故排除A、B两项。“一品”、“二品”、“一等生业”等词语,是关于社会地位的用语,不能反映徽商的活动情况。两则材料说明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答案D11.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

7、上大量使用白银解析B、D两项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不符合题意。A项虽然涉及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但与“近代的前夜”无关。C项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符合题意。答案C12.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  )。A.商品经济发展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C.专制主义强化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解析 “认识”、“文化”等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