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ID:29699078

大小:1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2

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_第1页
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_第2页
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_第3页
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_第4页
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发达的古代农业1、2、3、4、5、6、13古代手工业的进步7、8、9、10、11、12、14一、选择题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地位的理解。土地和五谷的代表被上升到国家象征的高度,主要反映出当时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社会

2、现实,所以选B。A项讲的重视祭祀,与题意不符,排除A;C项讲的是农业与土地的关系,而题中强调的是农业与土地的重要性,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D项讲的是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等特点,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2.(2012年海南历史,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解

3、析: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周代制度并未被后代严格奉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活动,并非政治制度,排除B项。重农抑商是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C项错误。材料中统治者重视农桑,反映出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项正确。3.(2011年山东文综,10)如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B 图片反映出汉代农民使用较为先进的农具进行耕作,说明当时农民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中国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错误。汉代时铁犁牛耕已经推广到全国,故C项错误。图片不能体现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4.(2012茂名一模)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解析:D 从“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以推断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和男女分工明确;中国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古代中国农民负担沉重,不可能出现生活自然悠闲的情

5、况。诗歌内容也难以推断出田园生活自然悠闲。5.(2012肇庆一模)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解析:A “牛乃耕农之本”“国家之为强弱也”说明了牛耕的重要作用,即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材料无法反映牛耕刚出现,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自给自足的特点,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牛耕的作用,没有反映农业在国家中的地位,D项错误。6.(2

6、012南京一模)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解析: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从材料中知道,元代妇女从田中采摘棉花,织成布,给孩子做衣服。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7.河南某中学几位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

7、,回来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解析:C 据所学可知:唐代主要烧制白瓷和青瓷,排除A项。B项中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排除B项。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瓷器装饰技法的一种。是从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C项正确。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排除D项。8.(2012金华模

8、拟)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C 依据所学知识,灌钢法是把生铁与熟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锻造的技术,材料中“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即是体现的这种技术。9.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