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ID:29702323

大小:9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2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1.(2012年东莞调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标志重捕法B.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层析液分离色素C.健那绿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且能维持活性数小时D.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2.(2011年唐山摸底)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CD段兔群不

2、存在生存斗争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3.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4.(2011年河南漯河统考)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

3、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5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5.(2011年无锡统考)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D.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2011年唐山统

4、考)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  )A.这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7.(2011年承德统考)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25~33天,成虫数量增加,种

5、群增长率快速上升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加剧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8.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的株数为(  )A.15000B.16250C.17500D.700009.(2011年温州联考)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

6、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Ⅰ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Ⅳ=Ⅰ>Ⅱ=Ⅲ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10.(2011年东北联考)下图为野生绵羊种群在1800年早期被引入某岛屿后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对1850年前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判断及1850年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是

7、(  )A.S型;种群将超过K值,因为在1850年以后,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状态B.J型;1850年后趋于稳定,因为主要受密度制约因素的调节C.S型;种群数量趋向灭绝,因为在1930年出现了种群“爆炸”D.J型;受非密度制约因素的调节,因为种群大小每10年呈现快速下降趋势11.(双选)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

8、的是(  )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12.(双选)(2011年湛江模拟)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