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地处内蒙古西部草原的胶地

包头地处内蒙古西部草原的胶地

ID:29717808

大小:1.1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2

包头地处内蒙古西部草原的胶地_第1页
包头地处内蒙古西部草原的胶地_第2页
包头地处内蒙古西部草原的胶地_第3页
包头地处内蒙古西部草原的胶地_第4页
包头地处内蒙古西部草原的胶地_第5页
资源描述:

《包头地处内蒙古西部草原的胶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包头建筑与西口文化按照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述,我们现在所讲的“西口文化”,是指清朝以来经康熙年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旅蒙商贸易和清朝后期多次“开放蒙禁”鼓励垦植导致的大量内地商人、农民(以晋、陕地区为主)进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通过“走西口”(晋人所指走西口多指去包头)形成草原文化与晋、陕文化的广泛交流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主要特征有:“西口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性特征“西口文化”具有草原文化与晋、陕文化有机结合的复合文化的特征“西口文化”具有商业文化(特别是晋商)的显著特征“西口文化”基础深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西口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拓性本文从对包头地区建筑历史的回顾与分析入

2、手,试图对建筑与文化的相互依存、渗透关系作些浅析,从而研讨西口文化对包头城市形成和建筑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按照城市是历史的载体与延续,建筑是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的观点,我们不妨从“西口文化”的两大组成部分:从草原文化和晋陕文化来分析包头地区的建筑与文化。一、草原建筑包头地处内蒙古西部草原的腹地,12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建筑比较丰富,从西口文化的观点来看,草原游牧民族生活中产生的建筑,留传至今的主要有:草原上天地之间的敖包、游牧建筑蒙古包和“具有城市文化中心作用”的喇嘛教建筑—寺庙.我们不妨从传统草原文化角度切入,对这三类草原建筑作简明的分析.1、草原敖包—具有永恒感的时空之场在草原

3、上人们对敖包的崇拜来源于远古时期蒙古族以“泛神论”的自然崇拜为特征的萨满教.蒙古人自古崇尚自然—敬天为父,敬地为母,敖包是祭祀大地母亲的场所.当16世纪佛教被蒙古统治者接受后,祭祀敖包的习俗也被按佛教(喇嘛教)的宇庙观所改造.喇嘛成为敖包祭祀的主持者.祭敖包是为了祈求大地神灵的保护,祭敖包又是每年游牧生活的新起点.所以千百年来,敖包在蒙古人的心中永远是神圣的象征.(见图1)恒久以来,由于敖包从时间和空间等多维角度渗透在草原蒙古人的生活中.无论是作为指向定位的作用,还是作为神灵的住所或崇拜的对象,敖包对于每个草原蒙古人暗含着神圣、神秘、节日、聚会、青春欢乐、公共生活及时光流逝.在古往今来的

4、时空转换中,敖包是永恒的象征.如蒙古人心目中的长生天,见证着草原人民的生生不息.2、蒙古包—草原上的原生态建筑蒙古包是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民居形式,因为大多为蒙古民族使用而得名.由于世代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蒙古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习俗风尚,同时也产生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民居形式.(见图2)12科学的蒙古包:从剖面上看,蒙古包是一个近似半球形的穹顶,这种形式最符合力学原理.蒙古包平面为圆形,可以使用最少的建筑材料,获得最大的居住面积,并且具有很好的抗风功能.蒙古包的构架有哈那(墙体的骨架)、乌那(园顶斜面的骨架)、陶脑(天窗)有机组成,在骨架上覆盖几层

5、毛毡便形成可居住的蒙古包.当今的科学发展观,讲求“建筑、人、环境”和谐共处,注重生态、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蒙古包就是草原游牧人民和自然经过长期的、最周到最细致的抗争与妥协后获得的生活空间,蒙古包是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生命活动和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是具有全面可持续性的原生态建筑.1、喇嘛教建筑—游牧文明以文化为中心的城市原型喇嘛教中尊重众生、尊重自然的理论和蒙古族对自然的崇拜相契合.佛教又有“众生平等”和“普渡众生”的教义,高于萨满教神秘落后的成分,再加上它客观上对政治极其有利,得到了历代蒙古可汗和明、清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喇嘛教得以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1640年以俺答汗为首的蒙古领袖们宣布喇

6、嘛教为“国教”。藏、蒙佛教学术广泛交流,促使召庙大量建造.包头就有美岱召、五当召、梅力更召、昆都仑召等藏传佛教的召庙建筑.(见图3、4、5、6)美岱召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塞北著名“城寺”,黄教派传入内蒙古的第一寺院。位于包头市区东,呼包公路86.5公里处的北侧,属于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辖境。美岱召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是一座城堡、寺庙和邸宅功能兼具的建筑,四周筑有高厚的城墙。墙体用黄土夯筑,内外表层砌以石块,高5米12,底宽4米,顶宽2米,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85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惟一的南门为城门,城墙四角筑有重檐角楼。召内殿宇楼阁,富丽堂皇,雄伟壮观

7、。“经堂”和“佛堂”组成的“大雄宝殿”是该寺最为宏伟的建筑。纵深43.7米,横宽23.2米,殿内壁画场面宏大纷繁,造型生动,工艺精美,具有浓厚的蒙古族艺术风格。大雄宝殿之东有太后庙,世传为供奉三娘子骨灰的灵堂。大雄宝殿之西为乃琼庙。方城内北部还有十八罗汉庙、观音殿、琉璃殿、八角庙、万佛殿及达赖庙等建筑。美岱召的历史与阿勒坦汗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喇嘛教传入内蒙古时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它在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上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