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泥石流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泥石流

ID:29730323

大小:3.57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泥石流_第1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泥石流_第2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泥石流_第3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泥石流_第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泥石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泥石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泥石流的主要防治措施及防治措施实例学生姓名:学生班级:学生学号:指导老师: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目录一、泥石流的危害3二、泥石流防治32.1 防治目的32.2 防治原则3三、泥石流防治具体措施33.1 预防措施33.2 预警报措施33.3 土建工程措施33.4 生物工程措施3四、泥石流综合治理方案34.1 全面进行的综合治理方案34.2 以治水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34.3 以治土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34.4 以排导

2、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34.5 以生态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3五、泥石流防治措施实例35.1 下岸溪泥石流35.1.1工程简介35.1.2 防治措施35.2 庐山疗养院山坡型泥石流灾害35.2.1工程简介35.2.2防治措施3参考文献:3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一、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根据不同的规模、性质、地形条件和受害对象表现为多种形式。由于泥石流中泥、沙、石块等土粒物质含量高,流体浓稠,粘性强,因而致使泥石流具有结构性、惯性强、搬运力大、破坏力强和分选性差等特征。根据泥石流规模、性质、地形

3、条件和受害对象不同,泥石流危害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淤埋。在泥石流活动区内的平缓地带,泥石流停止运动,大量泥沙淤埋各种目标。泥石流规模愈大,淤埋愈严重。2.冲刷。泥石流发生和流通区域内,大量坡面土体和沟床泥沙被带走,山坡土层被冲刷减薄甚至被剥光,成为难以利用的荒坡;河床被冲刷,岸坡垮塌,使沿岸设施、交通和水利工程等遭破坏。3.撞击。快速运动的泥石流,尤其是其中的巨石具有很大的动能,能撞毁桥梁、堤坝、房屋、车辆、电杆等与之遭遇的固定设施和活动目标。4.堵塞。泥石流堵塞自身流路或汇入的主河,形成堵塞坝,上游水位增高,使沿河两岸各种目标遭

4、淹没;一旦堵塞坝溃决,又形成大规模泥石流或洪水,对下游造成危害。5.漫流改道。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堵塞其流路,造成漫流改道,冲毁或淹没下游各种设施。6.磨蚀。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在运动中对各种保护目标及其防治工程的表面造成严重的磨蚀。7.弯道超高与爬高。高重度泥石流运动的直进性很强,在弯道处流动或遇阻时其超高或爬高的能力大,有时甚至能爬脊越岸淤埋各种目标。8.挤压主河道。泥石流冲出的大量泥砂使堆积扇不断扩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险滩,有碍通航,并将主河逼向对岸,使对岸遭受严重冲刷,造成山坡失稳,危害各种目标,而且由于流路改变,使沿岸各种设施遭受危

5、害。二、泥石流防治2.1 防治目的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及危害与特定的地质地理环境有关,也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泥石流防治是根据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基本性质、发展趋势和治理需要,从全局的角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相互关联的工程措施、预警报措施及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等,对泥石流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治坡、治沟、治滩相结合,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并根据国家及地方的经济实力按轻重缓急次序安排实施.其目的是控制泥石流发生和发展,减轻或消除对被防护对象的危害,使被治理流域恢复或建立起新的良性生态平衡,改善环境。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6、2.2 防治原则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和危害状况,均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区域差异性很大,各地经济社会情况千差万别,加之治理经费较多,见效过程又比较长,根据已有的经验,泥石流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危害状况,全面规划、突出重点;②根据泥石流发生规律、发展趋势,远近兼顾、土建工程措施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③根据泥石流形成机理和人为作用,综合治理、主次分明;④根据泥石流危害情况和治理目的,因害设防、讲求实效;⑤根据泥石流的基本性质、运动规律,因地制宜、合理设计。上面的依据,在设计时应尽量遵循,但对于不同泥石流流域来说,侧重的依据不尽

7、相同。依据是在对泥石流沟的详细调查、现场观测、实验分析和模型实验中获得的。因此,欲治理某条泥石流沟,首先须详细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寻求到客观依据,按照上述的正确原则,确定合理的方案和进行可行的设计。三、泥石流防治具体措施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主要有3种:预防、预警报和治理措施。预防措施是在预测的基础上,采用绕避和预防性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泥石流对保护对象造成灾害。预警报措施是通过对降雨监测,在泥石流发生前或发生时做出预报或警报,通过各种通讯手段,通知泥石流危险区内的居民及时疏散。该措施是减少人员伤亡最有效的措施。3.1 预防措施1.铁路

8、、公路选线时应尽量避开泥石流多发区。在线路必须通过的泥石流易发地段,必须考虑预防性的工程。对如隧道出口或车站附近的坡面进行整治,改涵洞为小桥等。2.居民点的建设应避开泥石流的易发点。如山坡上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