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

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

ID:29744796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3

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_第1页
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_第2页
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_第3页
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_第4页
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课前预习:1.读课本100--103页“表达·交流”,了解这次综合实践的内容并明确任务。2.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作者的人生体验和感悟。3.通过网络、课外书籍刊物,选择一篇富有感悟的写景的诗歌,或者写景散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中的事理。相关课程标准:“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作教程应贴切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

2、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的“体验感悟”,达到读与说的互动。2.初步懂得什么是“体验感悟”,了解体验感悟与一般感受的不同,寻求个体生命的独特感悟。3.写一篇亲身体验的游记,在写作中,注重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4.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自然生活中富有感悟的景致、画面。要懂得感知、理解、赞扬并达到能够创造它们,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评价任务:1.评价本单元作者的人生体验和感悟。2.了解体验感悟与一般感受的不同,寻求个体生命的独特感悟。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3、组内收集的最富有感悟的写景的诗歌,或者写景散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中感悟。4.写一篇游记,在游记写作中,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本单元的选文大多是写人生体验和感悟的,能在对景物、事物的观照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感悟到一种道理或升华出一种境界。一、区分感悟与感受:感悟不同于“感受”,它比简单的“

4、受到影响或接受”要深刻得多:“感悟”的前提是“感受”,其结果却是“彻悟”。所以,我们就不能只是片面地写我们对具体“自然景物”的“感受”,而一定还要从对具体“自然景物”的“感受”中得到某种“彻悟”并把这种“彻悟”表现出来。1.比如,花开花落:当它含苞欲放时,你能感受到花朵的勃勃生机,从而感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准备着将来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绚丽灿烂时,你会联想到人生的美丽,感悟到要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让生命发出灿烂的光辉;随风飘落时你会联想生命的奉献,感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精神境界。2.认

5、真阅读第二板块“个体生命的体验颖悟”有关雨的片段,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第二段文字。根据提示信息,再次深入了解感受与感悟的不同,认识“体验与颖悟”。小结:体验与感悟都是一种独特的发现,贵在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的融入;而感受只是基本的生理反应和共性化、流于肤浅的认识。二、追古人,了解诗词文章中作者的体验颖悟。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文言文)读《游褒禅山记》的译文,跟着作者游褒禅山,读“简评”得到人生的感悟。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作者提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告诉人们下结论

6、之前要进行亲身实践,不能人云亦云。在诗歌的国度里。有一些诗因富含深刻的哲理而流传千古,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诗句人们很小就耳熟能详。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说理诗,但是它十分生动有趣。苏轼以身处庐山为喻,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陷在某个具体的环境或事件之中,不能摆脱出来,那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去认识这个环境和事件的真相,往往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

7、。小结:文不论诗歌还是文章,只有赋予它们灵魂,才能使文章更有生命力。统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诗人、词人,大多数都是在亲身的实践和经历中主动思考,积极领悟,才得出了超出常人思想的见解,写出的作品才充满独特的体验与颖悟。三、读课文,了解本单元作者的体验与感悟。(结合写作背景)1.《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8、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景物:画面壮阔,湖水浩淼,内心的豁达,富有远大的政治抱负。2.《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景物壮阔,意境深远,却无限悲痛,无限凄凉,又有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3.《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刬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表面上写是为了让浩浩荡荡的湘水毫无阻拦地向前奔流,实际上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气,说自己人生道路充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