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

ID:29774513

大小:69.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3

高中历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知识结构一.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2.赫鲁晓夫的改革内容(1)经济改革:A选取农业为突破口,采取诸多措施:B工业管理体制:(2)政治改革:3.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前期的改革:(1964年——20世纪70年代初)(1)改革的内容:(2)作用:2.后期的改革:(1)改革陷入停滞的原因:(2)影响(后果):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改革的目的:2.经济改革:(1)主要内容:(2)结果:3.政治改革:(1)主要内容:(2)影响(后果):四.苏联解体1.苏联解体的经过(1)《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2、(2)“八一九事件”(3)《阿拉木图宣言》(4)1991年12月25日2.原因3.教训看问题、翻翻书、想一想1.斯大林逝世后,其后继者、、等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各种问题积重难返,改革步履维艰,效果不大。2.1991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苏联解体,说明了什么问题?3.二战后,特别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其表现为、、。4.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5.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是什么?6.是苏联经济的老大难问题。7.针对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赫鲁晓夫选择了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8.经过初步改革,苏联的农业形势怎样?9.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后期出现了哪

3、些不足?10.赫鲁晓夫的工业改革成效如何?11.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最大的政治事件是。12.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做了什么“秘密报告”,其内容是什么?13.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全党和全国开展了什么斗争?结果如何?14.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15.1964年10月,上台。16.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将重点放在,推行,改进,完善,加强。17.勃列日涅夫前期的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18.勃列日涅夫后期改革为什么效果甚微,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19.1985年,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上台之初他就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战略。重视对经

4、济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的方式代替的做法。20.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成效如何?2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有哪些内容?22.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成效如何?23.面对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倾向,为了防止联盟解体,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的构想,并于1991年8月公布了《》,以“”代替了原先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由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24.什么是“八一九”事件?其结果如何?25.什么文件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此文件签署日期是?26.1991年12月25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课本部分问题答案【学习思考】1.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成效如何?答:赫鲁晓

5、夫从多方面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工业体制改革方面,主要是精简机构、权力下放,把原来52个中央专业部精简到25个,裁减90多万行政管理人员。经济管理由原来的条条管理改革为块块管理,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这项改革改变了高度的集中管理,又出现了严重的地方主义、地区本位主义,全国经济宏观失控,工业增长率下降的趋势没有扭转,反而加剧。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有:逐步取消义务交售制,放宽对个人经营副业的政策,降低个人副业税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改革农业的计划管理制度,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撤销机器拖拉机站;大规模开垦荒地(处女地),此外还推广种玉米,搬迁农学

6、院等改革。整体来看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虽有盲目冒进的现象,但总体上促进了苏农业的发展。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行干部任期制和轮换制。赫鲁晓夫的改革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揭开了苏联旧体制矛盾和弊端的盖子,改变了旧体制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方面,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对国际共运有巨大影响。2.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和本课所学知识,谈一谈苏联解体的原因的认识。答:存在70多年且惟一能与美国实力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解体了,其解体原因是复杂的。历史原因:(1)长期以来形成的与社会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得其在国际竞争的进程中停滞不前,陷入了经济

7、困境难以自拔。(2)长期以来存在的民族问题。近因:(1)苏共领导集团主要领导人改革进程中的操作问题,仅从宏观方面看:经济改革不得力,经济发展情况没有根本性的好转,在此形势下又大张旗鼓开展政治体制改革,造成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失控。在激进改革派的推动下,急于求成。然而70多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上的问题却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扭转的。(2)美国及西方长期渗透、推行和平演变的作用。【自我测评】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整个历程?答: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对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