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例题解析 旧人教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例题解析 旧人教

ID:29786846

大小:55.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3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例题解析 旧人教_第1页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例题解析 旧人教_第2页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例题解析 旧人教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例题解析 旧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例题解析【经典题】例1(1997年全国高考题)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运河能力以及阅读分析理解历史史料的能力。材料中反映的这种用水力激轮转动的提水灌溉工具是唐朝的筒车,注意区别于曹魏时的人力灌溉工具翻车。【答案】C例2(1997年上海卷试题)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提花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分析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耧车是播种工具,翻车是灌溉工具,提花机是纺织

2、工具,他们都是使用人力操作的。而筒车是水力灌溉工具,故正确答案是C。【答案】C例3(1998年上海卷试题)隋唐时期,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A丝B麻C棉D毛【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推理历史问题的能力。四个选项中,只有B、C两项符合题目所要求的布的原料问题,而选项C棉的出现,是在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朝时,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因此正确选项应为B。【答案】B例4(2001年江西卷考题)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A东晋B唐朝C南宋D明朝【解析】扬州在隋朝时称江都。唐朝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答案】B【原创题】例

3、5.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而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始于A唐太宗时期B隋文帝时期C安史之乱以后D唐玄宗前期【解析】安史之乱破坏了北方的农业生产,而且使北方大量人口南移,为南方的开发带来了劳动力和技术,这些促进了南方的开发,而北方由于战乱而使经济落后于南方。【答案】C例6.唐朝的商品经济较前代发达,甚至在偏远的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A草市B夜市C市镇D手工工场【解析】唐朝的草市是偏远的农村定期进行的市场;夜市是唐朝后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中出现;市镇是明清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的。手工工场则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方式。【答案】A【点击思维题】例7

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首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扬州的繁荣直接受益于A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之处地理位置唐朝C隋炀帝曾多次巡游扬州(江都)D扬州经济富有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B【解析】本题是对唐朝扬州城的综合表述。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繁荣和扬州自身的织锦、铜镜制造业的发展,是繁荣的基础。但题干要求的是“直接受益于”,可以确定是在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才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富商大贾、文人墨客等云集的地方。【答案】B例8.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

5、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解析〗本题考查对唐朝城市商业发展史实的再认、再现和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注意唐朝政府各方面的政策都比较开明,但对经济上仍然是重农抑商的。城市里“坊”、“市”分立,限制严格。唐朝后期虽有变化,但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并非政府所为。抓住最关键的内容“遂倾两市,昼夜喧呼”、“京中诸坊,莫之与比”,从中可以印证A、B、C三项符合材料。而政府设立的商业区并没有反映出来。〖答案〗D【跨学科综合题】例9下列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政治联系最直接的是A

6、唐朝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B唐朝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唐代茶叶市场广泛,茶园规模大D唐代手工业品吸收了波斯的风格【解析】本题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角度命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和正确运用史实与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唐朝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既有经济发展本身规律在起作用,又是由于安史之乱使北方遭到破坏,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而直接引起。而其他现象主要是经济发展本身的规律作用的结果。【答案】B例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蕲州有蕲门之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

7、。  ——唐·李肇《唐国史补》材料二安徽祁门“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愈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  ——《全唐文》材料三在民间有较大规模的制茶业者,据《太平广记》中记载:天宝年间,寿州有一个名刘清真制茶业者,“与其徒二十人,于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四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